元宵节小报A00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宵节小报A001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亦称“上元节”、“灯节”。古时,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夜”在古语中又称“宵”,是谓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因为这天旧时通宵达旦张灯结彩,供人观赏为乐,故又称“灯节”。我国年节风俗的最后定型在汉代,那时年节的一些活动,已和后来的习俗接近。元宵节也是最早始于汉代。元宵节的风俗颇多,吃元宵、看花灯、舞龙灯‘、耍社火、闹元宵等,因地域不同,风俗又有所不同。正月十五闹元宵,当然要先说说吃元宵的风俗。这一风俗,至今仍很盛行。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月满圆、人团圆。上元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糯米面裹着糖馅的元宵。这一传统美食,其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宋代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纪盛》中,就有“米团子”、“豆沙团子”、“蒸团子”等吃食名目,可能是元宵类的最早记载。经多年流传沿革,元宵至今已有诸多花色品种及不同吃法,各有千秋,美不胜收。元宵节这天,南方要耍社火,北方要舞龙灯、踩高跷、玩狮子、跑旱船、扭秧歌。那激烈的锣鼓一响,催得人们心头发热,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到处人潮如涌,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乐趣。 猜猜看 冬初秋末(打一字)。 泵(打一成语)。 北平解放之后(打四川一地名) 多兄长(打一动物名) 新苗茁壮(打一新兴词语) 不许说大话(打一文化用品) 元 宵 节 史 话 元宵节 祝福语 舞狮子 吃元宵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也有二条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作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第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猜“全庆”。因为谜底已犯着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