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重点总结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概念: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又称精神疾病,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或精神功能的失调。 (3)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精神障碍的治疗、预防和知识普及。(针对患者+健康人群) (4)★精神病(psychosis):指认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歪曲现实、不能适应环境,可危及自身及社会。 ●精神病学内容从传统的重性精神障碍渐向轻性精神障碍转变。 ●理论上,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但现实中心理障碍一般指除精神病性障碍以外的轻性精神障碍。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提倡医疗照顾的整体观念。 ●精神障碍大多无明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且大多数为多基因遗传疾病。 ●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三个: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现多采用ICD-10)、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美国的分类系统,现多采用DSM-Ⅳ)、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现多采用CCMD-3)。 ●精神障碍的检查方法:晤谈与观察;检查技巧:医生的修养和沟通技巧。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交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不一定全是病理的”。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感觉障碍,包括: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超过实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低于实际。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见于瞻妄状态。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也称“无物知觉”。 A.根据所涉及的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①幻听:最常见,可分为非言语性幻听和言语性幻听(最多见),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②幻视:意识障碍出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清晰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幻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 ④幻味: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怪味道。 ⑤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体表有麻木、电击、皮下有蠕动感。 ⑥内脏幻觉:也称本体幻觉,固定于某个内脏或某个部位的异常感觉。 ▲其与内感性不适的鉴别:相同点——异样感,内部(不是体表);不同点——部位固定与不固定;性质明确与不明确。 B.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二者区别在于真性幻觉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 C.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包括: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患者具有自知力)。 临床注意点:①幻觉可见于严重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分离状态,偶见于正常人。②在幻觉基础上,病人可出现一系列的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可以自伤,伤人,应注意。③第三人称听幻觉(评论性、议论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症状。④错觉与幻觉的本质区别:有物与无物。 ●正常人思维的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 ●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A.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特点:联想速度快、内容多而易变。多见于躁狂。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与思维迟缓鉴别:思维迟缓是抑制状态,伴随情绪低落、痛苦;思维贫乏是缺如状态,伴随情感淡漠。) 4.思维散漫:缺乏主题,段与段之间无联系。 5.思维破裂:句与句之间无联系,严重时语言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词语杂拌,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词语杂拌,称为思维不连贯。 6.病理性赘述: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但最终能达到思维目的。 7.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隔,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