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革命理论及其他诗人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朝起作桐江钓,昔昔梦随辽海尘。恨杀南朝道学盛,缚将奇士作诗人。 宋南渡后,爱国之士欲以功名心提倡一世者亦不少,如陈龙川、叶水心等,亦其人也。然道学盛行,掩袭天下士皆奄奄无生气矣,一二人岂足以振之。 叹老嗟卑却未曾(用放翁原句),转因贫病气崚嶒。英雄学道当如此,笑尔儒冠怨杜陵。 放翁集中只有夸老颂卑,未尝一叹嗟,诚不愧其言也 《自励》二首,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事业追求:“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与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从军乐》全篇十二章,可与黄遵宪的《军歌》媲美。末章歌词如下:“????从军乐,告国民:世界上,国并立,竞生存。献身护国谁无份?好男儿,莫退让,发愿做军人。” ????“从军乐,乐凯旋。华灯张,彩胜结,国旗悬。国门十里欢迎宴。天自长,地自久,中国万斯年。” ???? 4、蒋智由(1866—1929),字观云,清末鼓吹君主立宪制的重要人物,又与黄遵宪、夏曾佑一起被梁启超推为“近世诗家三杰”(《饮冰室诗话》),蒋智由早期诗歌抒发拯时济世的抱负,反对封建专制的束缚与压迫,颂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呼吁变革,期望祖国的复兴强盛,豪宕恣肆,富有朝气。 《有感》: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卢骚》: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梭。《民约》昌新义,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久思》: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5、夏曾佑 ? 冰期世界太清凉,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别塔前分种教,人天从此感参商。 丙申三月将改官出都和青来前辈   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免低徊去国身。八百馀年王会地,垂杨无语为谁春。 6、诗界革命之巨子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仲阏,又名仓海,爱国英雄、著名教育家、诗人。出生于台湾苗栗县,后移居彰化县。其祖先属于中原南迁的客家族系,清朝乾隆中叶,其曾祖父丘士俊自广东镇平(今蕉岭县)文福淡定村迁居台湾,在台中东势从事开垦。丘逢甲生性聪颖,14岁考取秀才,2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因不愿做官离职返台,开始教学生涯。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全岛一片恐慌。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先后上疏四次、血书五次以示愤慨和决心,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但清廷回电“台抗京危”,并急召守军早日撤回,派员专程南下交割台湾。 在清政府弃台并拒绝岛民内渡,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反对日本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他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人的抗日护台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并向国内外发表讨日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尽显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崇高爱国情操和英雄气节。 英勇的台湾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打了大小一百多仗,日军死伤三万两千多人,其中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向川能久亲王和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诚等在战争中毙命。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孤立无援,抗日军民弹尽粮绝、死伤严重,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终告失败。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文福淡定村。后新加坡有报载文评曰:志虽未酬,而义声震于天地,名节已堪千古。 返回大陆后,在大力推行教育的同时,丘逢甲积极从事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华民国广东省军政府教育部部长,赴南京参加筹建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参议院议员。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他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情真意切,悲壮感人。 丘逢甲少时即痛感民族、国家祸患重重和清政府腐败无能,26岁考中进士后弃官归台,认为“专意养士讲学,或为民间仗义兴笔,反有意义”,开始走上教育救国之路。抗日保台失败,他更是切身体会到“中国危机日迫,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 丘逢甲深感“旧时括帖之学无裨实用”,认为“书院旧制,新知识灌输有所不尽”,主张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大力推行新学,“专以新思潮及有用之学课士”,培养“兴国有用之才”。他彻底打破旧式书院只注重经学的模式,选择和设置的课程丰富而实用,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全面发展。“到堂后,如有酗酒、嗜酒,不从教规者,即行辞退。”可见丘逢甲十分重视学生品行。智育方面引进西学,除设有经、史等课外,增设算学、格致(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外语(日、英文)等课程。 此外,他注重体育,开设了“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