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菊花:默默无闻,悠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此皆喻人之品格) “我”:忙中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将“我”之喜好比“我”之心志)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zhì)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jiǎn)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竹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竹香)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新竹嫩嫩正如人之茁壮成长 竹伴人饮酒看书如人之良友 洁净细香比喻人之高洁淡雅 山丹题壁【明】杨一清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景物:千里关山有如斧凿刀削一样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之际劲风急雨扑面生寒。 晚春的四月份才有初生嫩草,边地城池于黄昏就早早关闭城门。 人物:放眼万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国家大事和谁诉说呢。忆及昔年霍去病追击敌人的地方正是此地,战场上还有不知名的人在这里牺牲。 诗歌中的人物、景物、事物,落脚点都在人物身上,人物本身的情感和志向就隐藏于所凭借的景物和事物形象当中。景物多用衬托,事物多用来喻人。 竹溪一中 朱正君 1、能够找准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描写的地方。 2、能分析景物、事物形象特点。 人物、景物、事物 诗歌的核心: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事物皆人物) 景物是衬托人,事物是比喻人 直接写人的诗词容易理解,但是古人传情达意喜用委婉之辞,所以我们从景物和事物诗来着手赏析诗词中人物这一个形象。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①九月九日,夏历重阳节。古人在这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本篇即写作者由重阳菊开而引起的对友人陶怀念。崔善为,贝州武城(今河北南宫东南)人。唐高祖武德年间任尚书左丞。 ②迷节候,忘了节气节。侯,古代以五天为一候,《黄帝内经·素问》:“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围,四时谓之岁。” ③尘埃,指世俗人间。(3班讲到这儿) ④黄花,指菊花。《礼·记》:“季秋菊有黄花。”菊以黄色为最常见,故云。 ⑤素节,秋季。这里特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⑥千段发,形容菊花长满山坡。千段,犹言“千层”,指一层层的山坡。 ⑦香气二句:意谓自已如陶渊明一样,手中虽已摘满菊花,却不见友人崔善为前来。 景物:菊花,黄花吐,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人物:“我”,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方知素节回,香气徒盈把 崔使君,赠崔使君善为,无人送酒 菊花,黄花吐蕊,映岩、临浦到处盛开,十分美丽。 “我”,野人一样忘了时节的变化,端坐屋中与世外隔绝。不经意间看到菊花绽放,才知道重阳节已到来。我手里握着菊花朵朵,香气四溢。 崔使君,我赠你一首诗,正愁无人给我送酒来。 菊花之时节——重阳节,菊花盛开,朋友多,以黄菊衬人,反衬“我”的孤独。 崔使君不在身边,没有给“我”送酒来。暗示“我”对友人崔使君的盼望。 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⑴来尽燕,故园⑵消息茫然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⑷夜,中酒⑸落花天。 见说⑹江头春浪渺,殷勤⑺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⑻。短篷⑼南浦⑽雨,疏柳断桥⑾烟。 ⑴征鸿:即征雁。?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陈亮《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⑵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⑶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庄子·盗蹠》:“目芒然无见。” ⑷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介愤而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⑸中(zhòng)酒:醉酒。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 ⑹见说: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也有听说的意思。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 蚕丛 路,崎岖不易行。” ⑺殷勤:热情。 ⑻萦牵:牵挂。南朝宋鲍照《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萦牵。” 唐黄滔《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⑼短篷:指小船。元萨都剌《次韵与德明小友》之一:“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