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五首》导学案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陵县第五中学“341”高效课堂导学案
- 1 -
- 12 -
【课中实施学案】(一)学习《饮酒》●自主学习3.小组间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对照,把握正确的字音。(阅读提示:这是一首田园诗,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朗读时按二三结构。在朗读中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4.《饮酒》中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5.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6.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合作交流7.“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二)学习《行路难》●自主学习8.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合作交流10.诗中借用姜太公垂钓、伊尹梦中乘船经过日月边的历史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课前预习学案】●资料链接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3.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草堂。●基础积累1.字音金樽( ) 投箸( ) 风怒号( ) 高者挂罥( ) 沉塘坳( ) 俄顷( ) 布衾 ( ) 大庇 ( ) 突兀( )?
2.重点词义问君何能尔( ) 欲辨已忘言( )玉盘珍羞直万钱( )( ) 直挂云帆济沧海( )忍能对面为盗贼( )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读诗的情感。?4.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编号:
●合作交流10.诗中借用姜太公垂钓、伊尹梦中乘船经过日月边的历史故事的作用是什么?(三)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主学习11.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12.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13.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的含义?1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示例: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课后提升】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⑴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⑵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思】
编号:
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