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一下: 1、关于辨治:该病的辨治如《景岳全书.痢疾》所说:“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初痢多为实证,久痢多见虚证,如反复发作的休息痢则多见本虚标实,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金元四大家刘河间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给我们确立了治疗痢疾的大法。同学们应注意痢疾初期实证,无论大便次数再多,均忌用收涩止泻之品,如米壳、柯子、龙骨、牡蛎之类,以免闭门留寇。 2、关于经验方:我们科多年来沿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子是五得汤加减方,该方组方严谨,紧扣病机,阴阳气血并调,常用药:黄连、木香、当归、芍药、甘草、 炒地榆、仙鹤草、秦皮、白头翁、儿茶、白芨、三七粉。 3、关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治疗,最能体现出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中医整体观。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吸收,加速溃疡面愈合,同时减轻了一些口服药物对胃的刺激,停药后不易反跳,这是我们中医药治疗溃结的优势所在,体现了中药治疗该病的特色。当然灌肠方除要用药准确外,灌肠时的体位、药量、速度、温度、深度均起着重 要作用,常用灌肠方如下: 黄连12、黄柏12、败酱草30、白芨15、椿根白皮30、儿茶9、枯矾9、炒地榆30、三七粉3。该方具有解毒排脓、生肌收口、止血止痛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治方法与思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伟明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病变。多自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端发展,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等,常呈活动期与缓解期反复发作过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似有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病因: 迄今,导致 本病发生的确切原因不明。有多种学说试图阐明这一问题,但只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层次上述及。根据多年研究认为,遗传、免疫、感染因素可能在本病产生中发挥主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是本病的基础、自身免疫损伤是致病的关键,精神、感染、过敏等因素可能是发病的诱因。常见病因学说有:1.免疫异常: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血液中可检出结肠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此外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与本病发病有关。以下情况也支持本病自身免疫损伤学说,如肠外损害,类风湿、强脊、虹膜睫状体炎、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胆管周围炎及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另外,本病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也支持这一观点。2.感染因素:病毒或某些细菌感染如溶血性大肠杆菌、肠道厌氧菌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但多年来反复研究未能找到直接的感染微生物学证据,临床用抗生素有效。3.遗传因素: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发病率在种族之间有较大差异,常有家族性,如美国犹太人家族中溃结患者同胞胎、双亲或其子女等一级亲属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提示该病于遗传因素有关。4、精神因素:精神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肠道运动亢进、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临床上有些病人确实表现为伴有焦虑、紧张、多疑、出汗等,故有所谓“溃结个性者”之称,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果。精神因素常为本病诱因或加重病情的不利因素,研究并不认为它是本病的主要原因。5、其他因素:尚有不少原因也被认为与发病有关,如患者对某些食物象牛奶、海产品敏感,使用后可诱导发作,推测存在过敏因 素。吸烟与溃结发病之间的关系有人予以关注,从1982年起已有20多项研究证实吸烟者患本病少,吸烟或用尼古丁治疗可使活动期溃结患者病情缓解。 综上,溃结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主要因素间相互作用引发疾病的明确机制。 (二)病理: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亦可上升累及降结肠乃至整个结肠。炎症主要集中在黏膜层,也可累及黏膜下层,但极少累及肌层及浆膜层。病灶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早期病变为黏膜弥漫性炎症,可形成隐性脓肿,细小脓肿融合产生溃疡,纵行发展则溃疡面呈大片融合。在结肠炎症反复发作、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少数患者有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一、主要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常似重度感染性肠病,以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突出症状,程度可轻重悬殊,多数起病缓慢,发作诱因常为精神刺激、疲劳、饮食失调、大手术、妊娠、分娩、甲亢、继发感染等。 1、腹部症状(1)腹泻:为主要症状,腹泻轻重不一,轻者每日2~3次,重者1~2小时1次,多为糊状便,混有黏液、脓血,常有里急后重。 (2)腹痛:70%伴有腹痛,一般局限在左下腹或下腹部,常有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规律。(3)其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