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词之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词之宗.ppt

雅词之宗 姜夔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于1155年,卒于1221年 。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姜夔的词史地位 姜夔词在南宋被奉为雅词之宗,自成一派, 清代浙西词派奉姜词为圭臬,“家白石而户玉田”,传承白石遗风而开创出词坛新景。 扬州慢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 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 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 词中“过”、“尽”、“自”、“废”、“渐”、“杜”、“算”、“纵”、“二”、“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又添音韵之谐婉。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姜夔词的内容 感慨时事 男女恋情 咏物词 节序咏怀 交游酬赠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 姜 夔 姜夔长于自度曲, 17首词自度有谱, 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曾向朝廷上 《大乐议》 《琴瑟考古图》 《圣宋铙个 鼓吹十二章》。 “予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故前后片多不同。”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写作缘由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所见所闻 弥望:满眼 戍角:驻军的号角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别人评价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 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篇,写东周一位诗人路过被犬戎焚掠后的西周故都,看到旧城荒废,宫殿遗址长满庄稼,深感伤悲。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日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 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下片写情, 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 伤今怀古, 抒发感慨。 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 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 这几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