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主要交战国装甲兵发展德国篇.docVIP

二战各主要交战国装甲兵发展德国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各主要交战国装甲兵发展德国篇

二战各主要交战国装甲兵发展——德国篇 前言 笔者觉得有必要先叙述一下各国生产能力,我对六大工业国的工业生产力排序为美国德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相信其中大半于主流思想相符,而法德的排序会引起争论。法国由于开战后迅速败亡,其工业生产尚未转入战时轨道,故排序最末。而德国,请大家听我算一笔账。 1、1944年初德国竣工生产达到巅峰,每月生产400辆豹式坦克和300辆Ⅳ号改坦克,其中生产一辆豹式坦克需15万工时,400辆共需6000万工时 2、1944年苏联每日生产T-34最多约2000辆,T-34所需工时平均为2.5万工时,尚不及德国在生产豹式坦克上消耗的生产工时 3、1944年苏联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均停产,当时产量稍大的仅有T-34,斯大林重型坦克。SU-76自行火炮,SU-122自行火炮4种,而苏联一直没有生产装甲运输车,且轮式装甲车早已停产 4、1944年德国同时生产Ⅳ号、豹式、虎式坦克,Ⅲ、Ⅳ号突击炮,“黄蜂”式、“野杏子”式自行榴弹炮,Ⅳ号、猎豹、猎虎坦克歼击车,Sdkfz半履带车,8×8轮式装甲车……种类繁多,品种齐全 5、仅就产量而言,苏联的确远强于德国,但那细细一看,无论是单一装备生产所耗工时,还是生产装备的种类德国均强于苏联,所以说,德国人的武器产量有限不是工业生产能力不足,而是设计部门把装备设计的台精细了! 一、德意志之矛——闪电战 装甲部队生于英国,于法国战场初尝战绩,最大规模的坦克集群在苏联诞生。然而,只有德国才在二战前真正抓住了装甲兵之魂,德国装甲兵强大而凶猛。 一战结束后,出于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发展坦克,然而《巴黎合约》对德国极其苛刻的限制令德国人民恼怒异常,毫无公正可言的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因此,德国人从未停止发展坦克。由于条约允许德国发展少量装甲车,德国人战后很快便以6×6装甲车为基础建立了一支机械化部队,由于条约限制,德军装甲车数量极少,然而,其制作精巧,战斗力极强,这些装甲车的替代型号最终成为了日后德军装甲师侦察营和工兵营的标准配备,而对于坦克而言,德国人以轿车装上木板,架上机枪,模仿坦克进行训练,并以发展“轻型拖拉机”和“重型拖拉机”的名义发展坦克,虽未能列装,却为德国建立了最初的坦克工业基础。 1、闪电战的起源 二十世纪20、30年代,各国诞生了一大批装甲兵先驱,英国的富勒、利德尔、哈特,法国的戴高乐,美国的巴顿、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20年代末,第一支试验性装甲部队于英国的赫兹伯里平原成立,这一富有潜力的部队很快引起了重建中的德国国防军的注意。1930年。美国诺克斯堡,第一装甲骑兵团成立,该年秋天,古德里安访美,德国人最初的闪电战思想萌芽,于美国诺克斯堡破土而出。 1933年美国第一装甲骑兵兵团团长维尔赫斯于诺克斯堡练兵,德国国防军来访,在美国就如何建设装甲部队的讨论明显处于弱势的维尔赫斯上校惊喜地发现自己遇到了知音。当时,德国代表团已普遍接受了集中使用坦克的观点。在一次交谈中,德国代表团团长菲利普对维尔赫斯说:“你们的坦克一辆也不需要留给步兵去调遣,步兵反而应当成为装甲部队的附属品”,事实上,德国人后来就是这么做的! 1936年,古德里安上校开始统领装甲师(他是当时德国军衔最低的装甲兵师长),很快,他提出了著名的闪电战理论,被后人冠以“德国装甲兵之父”的美名。 他强调装甲突击力量,他认为体现在战争中的顺序是火力、速度、防护,在目睹了美军1935年装甲部队的长途机动演戏后,他得以启发,得出了“支援部队需拥有与坦克机动力相等的火炮,且航空兵应注意配合装甲部队,在加以整理后,完整的闪击战理论诞生! 古德里安认为,应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机械化突击部队为主力,伴随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火炮快速突破敌军防线,同时以大规模作战机群夺取制空权,并向装甲兵提供实时致密的火力支援,装甲部队力求快速突破,对敌达成合围形式,且只需是敌军崩溃,而清剿残敌的任务则交给后续步兵部队,提出该理论后,古德里安很快赢得了希特勒的赏识,1939年就任第19装甲军军装。 另一个对德国装甲兵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冯.舒尔,他受古德里安欣赏,后就任德国装甲兵总监,1937年6月,他再次访美,发现美军将坦克严重限制在了步兵身边,其机动性优势无法发挥——而这恰好就是美国人发展坦克的初衷!受此影响,他提出德国装甲兵应发展具有与坦克相同机动性的75mm口径以上的自行火炮,就此掀开了德国二战庞大自行火炮家族的序章。 除此之外,隆美尔,曼施坦因等人对德国装甲部队的建设也有一定推动作用,在此不一一阐述。 1936年德国宣布废除《凡尔赛军备限制条约》,从此踏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很快,依靠早先的积累,德国第一种坦克——Ⅰ号轻型坦克大批量开出生产线。德国装甲第一师成立,该师完全符合装甲突击的理论,集中了55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