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
《史记?秦始皇本纪》“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试解 2009-03-03 14:09:10
转载▼
杂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最后一次巡狩,至平原津而病: “鲍鱼”在古代即咸鱼、盐渍的鱼,如《孔子家语·六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个记载貌似很平淡,实际很耐人寻味。首先,胡亥、赵高等人以“鲍鱼”的气味混淆秦始皇的尸臭,这种引起怀疑的做法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欲盖弥彰,无中生有。其次,胡亥赵高等人为什么偏偏用“鲍鱼”,而不用其他的动物?咸鱼的腥臭气息虽然很浓烈,但是它的腥臭与尸臭的腐臭还是有差别的,倒不如用腐败的牲畜来混淆尸臭更好。所以,用鲍鱼混淆尸臭应不是随意的做法,背后很可能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一???《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中的鱼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给人们提供了秦代巫术的重要材料。其中有数简提到了鱼的神秘作用:
鲜鱼从西方来,把者白色,王父谴,牲为姓(眚)。(《乙种》一七四)
死生在酉,鲜鱼从西方来,把者白色,高王父为姓(眚),野立为。(《乙种》一七七、一七八)
戊己有疾,巫堪,王父为姓(眚),□□□索鱼堇□□□□间,乙酢,不酢,□□邦中,中岁在西,人黄色,死土日。(《乙种》一八四)
庚辛有疾,外鬼伤(殇)死为姓(眚),得于肥肉、鲜鱼、卵,□□甲乙病,丙有间,丁酢,不死。(《乙种》一八五、一八六)
鱼和鬼魂相关的记载,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中出现多次,应不是偶然现象。简文颇为晦涩,有必要进行梳理通读。 第一则简文中,“巫堪”应为巫名,“行”为出行。“王母”,《尔雅·释亲》:“父之妣为王母”,即故去的祖母。“得之于……”,谓以某物而得病,“得之”后面的物品是具体的致病之物。“索鱼”整理者认为“疑读为腊”,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遣册》有“萦鱼”,专家认为“萦鱼”应是“索鱼”,是与鲜鱼相对的名称,就是干鱼的意思。“堇酉”即“堇酒”,专家认为似是一种神秘意义的饮料。“酢”为报祭,见《书·顾命》伪孔传。“岁”读为“害”,《老子》五十八章“廉而不刿”,《释文》:“刿,河上作害”。该简谓:戊己日患了疾病,是因为恶神“巫堪”出行、死去祖母的鬼魂在作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黄色索鱼”和“堇酒”这些东西对鬼魂产生了危害,刺激了它们。壬癸日发病,甲日有所好转,就应该在乙日举行“酢”祭,否则鬼魂给人类带来的烦扰就在城中兴起,危害产生于西方,黄肤色的人就该死去了。
第二则简文中,“王父”,《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即故去的祖父。 “姓”,即“眚”,《国语·楚语下》注:“犹灾也”。该简谓:刺激鬼魂作祟的“鲜鱼”是从西方来的,拿着它们的人是白肤色的;家人生病是因为祖父的亡灵在谴告子孙,牲畜也在作祟。 第三则简文中,“野立”读为“野位”,即野外的神祠。该简有残,该简大意与第二则简一致,谓:在酉时得病则生死难说;刺激鬼魂作祟的“鲜鱼”从西方来,拿着它们的人是白肤色的;家人生病是因为祖父的亡灵在作祟,野外的神祠也在为灾。 第四则简,简文有残,大意与第一则简一致,谓:戊己日患了疾病,是“巫堪”和死去祖父的鬼魂作祟,因为“索鱼”、“堇酒”等物刺激了鬼魂;应在乙日举行“酢”祭,否则烦扰就在城中,危害产生于西方,黄肤色的人会在土日死去。 第五则简文中,“外鬼伤(殇)死”为在外死去的未成年人之鬼。简文有残,大意谓:庚辛日患了疾病,是在外夭折而死的鬼作祟,因为“肥肉”、“鲜鱼”和“卵”刺激了鬼魂。甲乙日发病,丙日有好转,应该在丁日举行“酢”祭,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通观以上五则简文,可知鱼在秦代巫术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胡亥、赵高等人命令臣下车上载一石“鲍鱼”,也是利用了鱼的这种作用,并不是随便而为的。
二??古代鱼的神秘作用之分析 不难发现,以上《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数简中鱼是带有神秘作用的。 首先,鱼成为人们得病的根源,是因为它与鬼魂有抵触作用。巫术中对鬼魂产生妨害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有的东西不足以把鬼魂震慑住,却刺激了鬼魂的出没作祟。 其次,鱼被当时人放进了五行说的范畴。“得之于黄色索鱼”对应“黄色死”、“鲜鱼从西方来”对应“把者白色”(白色为西方之色),这种以五方对应五色情况《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的其它简文也有反映,如“烦居东方,岁在东方,青色死”(《甲种》六九正)、“在南方,赤色死”(《甲种》七一正)、“烦居北方,岁在北方,黑色死”(《甲种》七七正)等等,足见鱼带有浓重的方术痕迹。事实上秦汉时代五行家用于辟邪、压制灾殃的“厌胜”之法,也是把五方、五行结合在一起,《论衡·言间时》有载:“世俗起土兴功,岁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见食之家,作起厌胜,以五行之物悬金木水火。假令岁月食西家,西家悬金;岁月食东家,东家悬炭。设祭祀以除其凶,或空亡徙以辟其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