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西安古城文化 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调查对象:陕西西安 调查方法:收集资料、亲身旅历、问卷调查 时间:2011年8月20日至8月29日 地点:西安 范围:钟鼓楼、回民街、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宫、骊山、半坡遗址、西岳华山 引语: 2 011年8月19日,那是我人生远行的第一天,有所期待,更有兴奋!我即将踏足一个我陌生又好奇的古城——西安。旅行中,当然不只是我自己一个人,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带上了简单的行李和在车上的吃干粮,当然少不了的是相机。去到广州火车站,买了当天的火车票,由于没有预定,只是一张站票。站票,27个小时的车程,似乎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惧感涌上我们的心头,但是,为了踏足西安,我们硬着头皮,上!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如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当我们到达西安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我们走出了火车站,,走在大街上,那里人来人往。第一感觉是:有点惊讶,有点震撼!因为,那里确实是一个漂流美丽的古城,很多的古建筑都保持的很好很完整。亭台楼阁,雕栏玉砌。民族风情,荡漾犹存。而且西安四季分明,这时的西安已经是一个凉秋,感觉就是广东的初冬。我们第一时间要寻找的是落脚的地方。路就在嘴边,我们不断地求问,最后找到了一些很便宜的旅馆,住了下来,准备和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西安:第一天的旅行 景点:钟鼓楼、回民街 时间:8月21日 钟鼓楼和回民街都处于西安的市中心,离我们落脚处不远,那也是我们到西安旅行的第一站。 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 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 我们买好了票之后,迫不及待地的登山鼓楼,钟楼处于一个交通环绕的地理位置,四面交通八达。上去之后放眼张望,人如水,车如龙。既繁华,又热闹。整个西安的城市风貌,建筑特色,交通划分,一目了然。站在楼上不仅可以感受到鼓楼典雅庄严,还可以领略到楼的建筑工艺。有各 种各样的手工雕刻,古建筑的木架结构。里面的楼顶和柱梁上都有中国古典的图案装饰,有吉祥的动物图案,也有美丽的花卉图案,有的很多的都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极精致美丽!上面的游客络绎不绝,感叹不断。 钟楼建筑形式: 西安鼓楼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基座宽38米,长52.6米,高7.7米,通体用青砖砌成。 南北正中辟有券洞,供人车出入,高、宽均为6米。鼓楼主体建筑位于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式。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上覆盖绿琉璃瓦,属于重檐、歇山项式。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外檐和平座均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层次更为分明。以前在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乃是在重修鼓楼竣工后巡抚(陕西)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80年)所题,北面为“声闻于天”,字大盈间,苍劲挺拔,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额毁于“文化革命”之中。 关于文物保护: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 “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我们游完钟鼓楼之

文档评论(0)

puu811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