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概括 一、概述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四、康复预后和预防 概述 1、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要点 6、临床治疗 定义 痴呆的定义:国际疾病分类第 1 0版 (ICD-1 0 ) ,根据记忆力下降并伴有其他认知功能减退的证据来确定痴呆 ,其特征是判断与思维能力的下降(如计划与组织和一般信息处理),但意识清楚。这些症状至少应当存在 6个月。同时合并某种情绪控制或主动性的下降 ,或社会行为的改变。如有其他更高级的皮质功能紊乱 ,如失语、失用或失认的证据则更进一步支持这一诊断。 发生于老年人的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 定义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隐匿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变。一般症状持续进展,病程通常5-10年。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病因包括: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4.神经递质学说 5.正常衰老 6.其他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如一方患有AD,单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90%,而双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45%,较普通人群患病率显著增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AD的发生亦受环境因素影响,文化程度低、吸烟、脑外伤和重金属接触史、母亲怀孕时年龄小和一级亲属患Down综合征等可增加患病风险。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免疫系统激活可能是AD病理变化的组成部分,如AD脑组织B淋巴细胞聚集,血清脑反应抗体(brain-reactive antibodies)、抗NFT抗体、人脑S100蛋白抗体、β-AP抗体和髓鞘素碱性蛋白(MBP)抗体增高。AD的B细胞池扩大,可能反映神经元变性和神经组织损伤引起的免疫应答。外周血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数多在正常范围,许多患者CD4 /CD8 细胞比值增加,提示免疫调节性T细胞缺损。AD患者IL-1、IL-2和IL-6生成增加,IL-2的生成与病情严重性有关。AD患者外周血MBP和含脂质蛋白(PLP)反应性IFN-γ分泌性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CSF中MBP反应性IFN-γ分泌性T细胞是外周血的180倍,但这种自身应答性T细胞反应的意义还不清楚。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学说: AD患者的脑内存在广泛的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这些递质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目前最为明确的是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的减少。 病因和发病机制 正常衰老: 痴呆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上升。年龄每增加 5岁,患病率就上升 1倍 ,从≥65岁的 5%(不同的研究在 4%~ 1 2 %)到≥ 90岁的 40 %,上升到≥ 95岁的58%。6 5岁以上者痴呆的年发病率为 2.2 %。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他: AD还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毒性损伤、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血小板活化等因素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AD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学说、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学说及早老素基因突变学说。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历代文献有“痴呆”“呆病”“健忘”等相似病证的记载,《景岳全书》首载痴呆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病证、治疗及预后做了详细论述。 多数中医学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但与五脏六腑相关,心、脾、肝、肾尤为重要;病因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均有关;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心脾两虚、痰浊阻窍、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 智力衰退: 最早最突出的是记忆力障碍,学习掌握新知识困难,对时间、人物、地点错认或失忆,甚至失语、失用、失认症。 行为改变: 幼稚笨拙,无目的的劳动。如乱放东西、不知所为,爱藏废物,以及有悖常理和妨碍公共秩序的行为。 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 淡漠、抑郁、自我封锁,还可出现暴躁、行为错乱,或恐惧、情绪低落、焦虑等。 社会功能缺损: 行为退缩,不愿与人交谈,不愿或不能参加家庭及社区活动。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可见脑萎缩征象,如侧脑室、三脑室增大,脑沟增宽、加深,后期额、颞叶萎缩尤为明显,海马结构在发病早期即出现明显萎缩 , MRI 测量海马结构体积是临床诊断早期AD的可靠指标。功能影像学检查可见颞顶叶低代谢区。 影响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无明确异常。 ELISA检测偶有tau蛋白、β-淀粉酶增高 辅助检查 认知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