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研究.doc
关于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研究
摘 要:作为广东地区13个剧种之一,乐昌花鼓戏被誉为“岭南一枝花”,它主要起源于广东乐昌县,距离最早的历史记载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作为一种极具民间特色的曲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来源于民间,在民间艺术中得以不断推广,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是粤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剧种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
关键词: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
乐昌地处岭南。自古以来被称作“楚越要冲”、“入粤门户”和“广东北大门”。乐昌花鼓戏起源于粤北乐昌县,最初是圈地作场表演的民间歌舞踩矮台,因其表演时加入了“跳花鼓”和“唱小调”,又被称作“唱花鼓”或“调子戏”,充满了活泼淳朴的艺术风格。有关历史上最早的对乐昌花鼓戏的描述是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乐昌县志?风俗》中的记载:“立春先一日,坊民扮戏剧”,“清歌急管,达曙洋洋,扮魑魅侏儒之像,以衣饰相丽,沿市婆娑,类古之傩者”。
一、乐昌花鼓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乾隆十九年,出现以此为职业的帮社,具三溪琅头村《邝氏族谱》所录“下手戏台碑志”云:海、澄、清三房子弟,为春祁秋报,曾“不为势阻,资管弦以邀”,组建了最早的余庆堂调子班,随着表演者之间不断的往来和对剧种的探讨,对乐昌花鼓戏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唱腔音乐也不仅仅只有小调,而是又增添了正调和杂调两个大类。唱腔结构在曲牌联缀为主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板腔曲调。在伴奏音乐和演奏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新中国百花齐放的方针政策使乐昌花鼓戏有了更加繁荣的发展。1994年和2006年,《粤北民俗大观》、《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分别收录了关于乐昌花鼓戏的文章及曲牌等,2012年4月,乐昌花鼓戏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乐昌花鼓戏的唱腔分类
乐昌花鼓戏的唱腔分为正调、路调和小调。所谓正调,就是运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源于民间的“分节歌”,又称为川调。正调多被用在剧目中的堂内演唱,内容多为长辈对晚辈的训斥与教导,教条作用比较深刻,因此演员在内容情绪的处理上比较严肃和庄重,不需要加入过多的话语,这个在乐昌花鼓戏的传统“三小戏”《打鸟》中有具体的表现。
第二种路调,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说是在路上因触景生情而演奏的曲目,路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使用“一条龙“的吹奏曲作为路调的起板。路调的结构特征多为“上下句”,但是因行腔的需要,会对句子结构加入一些衬词,这样会更有助于演员的演唱,更能凸显曲目换了的情绪。最后是小调,小调又分为丝弦小调和对子小调,在剧中人物进行插曲演唱时多做使用。丝弦小调多为以前的民间艺人在茶馆酒楼或者青楼中演唱的一些小曲,在节奏上比较缓慢,说唱型比较强,多用于剧中人物进行情感的抒发。二对子小调则多以对唱形式展现,吧、多用来表现剧中人物活泼欢快的场景。
三、乐昌花鼓戏的主要表演程式
乐昌花鼓戏素有小、笑、活和“无丑不成戏”之说,规模小,人员少,喜剧、闹剧多,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多有“丑行”。旦角的踩台、丑角进行跳加官、矮步、扇花、耍彩巾等都是乐昌花鼓戏的表演程式。踩台是指由旦角一人左手执彩巾,右手持彩扇舞花,跷步走圆场三圈,之后表演整理云鬓、扣鞋、理袖、掸尘、开门、观天、洒水、扫地、挂画、赏画、抹桌等动作,最后跷步至台中向观众施礼,舞扇花走碎步下场的过程。跳加官是指演员头戴加官面具,身穿红色官衣,扮成侏儒之像,走中桩矮步,捧加官条幅上场,分别在左、右、中场中亮出“天官赐福”、“福禄寿禧”、“指日高升”的条幅,最后抱拳向观众施礼后走矮步退场。乐昌花鼓戏的矮步叫走侏儒,主要的步法有:低桩步。双脚站八字,屈膝下蹲,收腹,迈步轻快,配合舞扇花,用于表演丑脚的走路赶场;乐昌花鼓戏的扇花种类较多,执扇的方法有五指拿扇,三指拿扇和二指拿扇几种,开扇、展扇、抛扇、转扇、绕扇都有各自的技法。常用的扇花有腰花扇、高低扇、按掌扇、翻花扇、遮荫扇等;男女对舞的扇花套子,也有对手联扇、换位花扇、鲤鱼上滩扇等20多种;耍彩巾为耍巾花,是旦行经常运用的一种表演技巧,即用手将方手巾舞出各种花式。
四、乐昌花鼓戏的表演艺术特征
(一)舞台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乐昌花鼓戏源于民间地上歌舞的演唱形式,背景音乐多以活泼欢乐、明快简洁的节奏为主,在表现形式上既有民间歌舞中的以扇作舞的形式,还有矮子步、打花棍、打酒杯等表现形式,同时又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些表现力较强的表演动作。
(二)艺术表现形式个性化、生活化
乐昌花鼓戏在声腔上融合山歌风的特点,演唱起来较为流畅婉转,演员不断的将自己的动作和唱腔转变的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