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庆逵传略.doc
李庆逵传略
李庆逵(1912.2—2001.2),浙江省宁波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室工作。1944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获博士学位。1953年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历任副所长、研究员、名誉所长。1956年--1987年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历任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二、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委、顾问,南京市委员会第一、二届主委,名誉主委。2001年2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他的愿望是学化工、办工厂
李庆逵,字和成。1912年2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父李松侯曾担任宁波市商会会长。父亲李子诺终身在宁波钱庄当职员;外祖父叶同春是清朝举人,大舅父叶伯允是《商报》主编,三舅父叶叔眉是京师大学堂教授。李庆逵10岁以前,就在外祖父家所在的慈溪县慈湖小学上学,那个家庭洋溢着书香。外祖父和舅父们常常用古人的名言鼓励他勤奋向上。“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常在他耳边念叨。当然也有学堂放假时.他睡个懒觉。耳边会响起“春眠不觉晓,醒来闻啼鸟,昨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带来诗意和温馨。李庆逵的珠算、心算都很好。大人出的一些题目,他总能很好地回答,常常受到鼓励。
65年后,1987年5月。李庆逵重访慈湖,旧友已无一人,绕湖一周,阚峰依然,四棵银杏挺立着,他对陪同的人说,当年列队唱歌的情形,隐约可忆。
闯入李庆逵幼小心灵的还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除了古诗词,还有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大禹治水,战国风云,商鞅变法,戊戌六君子……还有,北国的长城,西藏的布达拉官,苏州的园林,桂林的山水,……还有各地的特产:西湖的龙井、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镇江的香醋……以至七十年后,八十多岁的李庆逵回忆他的童年、少年时,还说:“我小时候喜欢数学,对文学和史地也很感兴趣,大人们给我讲祖国历史上的兴衰、变革,讲各地的矿藏、特产,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1921年,李庆逵小学毕业。十岁的他来到宁波父亲的身边,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效实中学,可是一座名校,她培养出十二名中科院院士。1987年5月,李庆逵故地重游,只见效实中学的旧大门还在,校内的中山纪念堂和两棵梧桐树依旧,楼上马涯民、翁文涛、王仲志等先生的宿舍犹存。1992年,李庆逵请江苏的书法名家尉天池书写了“饮水思源”四个大字送给母校。
1925年,李庆逵初中毕业,接着去上海,求学于复旦中学,1928年高中毕业。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报考的是化学系。那时,我国的制碱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侯德榜博士在制碱工业上的成就,打破了国际上苏尔维集团对纯碱技术垄断70年之久的局面,为中华民族争了光,沉浸在“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热情中的十六岁的李庆逵决心学化工,办工厂。为了这个愿望,他努力奋斗了四年,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这个廿岁的年轻人,以为一个纯白色的化工的科学殿堂在等着他呢,这个梦他做了四年。然而等着他的是黑色的失业,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实在找不到化工方面的工作,办化工厂成了天方夜潭。人哪,有时不得不屈服于现实,那时他已与柴杜芳结婚,在亲戚的帮助下,经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的引荐,李庆逵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命运和李庆逵开了个玩笑,不,或许,是想为中华民族安排一个土壤学家呢。
在地质调查所的日子里
李应逵进入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做土壤化学分析工作,成天跟土样打交道,感到很乏味。或许。他还没走出“初恋”。当时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兼任土壤研究室主任,他治学严谨,管理严格。1932年到1936年间,翁先生常到李庆逵的实验室视察和检查,使李庆逵不敢有丝毫懈怠。渐渐的,李庆逵从不熟悉土壤分析工作到熟练掌握了分析技术,并体会到土壤分析工作是了解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和指导施肥的必要手段,对工作产生了兴趣和感情。1937年,李庆逵编著了《土壤分析法》,这在中国是第一本,1953年,该书经他和同事们修订再版,至1978年重印过五次,始终是我国土壤分析的重要工具书。李庆逵对翁先生怀有感激之情,1989年,宁波市举行翁文灏百年诞辰纪念,李庆逵在日记中写道:很想去参加。虽然因为其他原因,未能成行。
让李庆逵难以忘怀的还有美国著名土壤学家梭颇(J.Thorp)先生,1933年到1936年,梭颇先生受聘于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担任主任技师,他的地质学和地理学功底很深。他以中国土壤为题写了一本书,李庆逵和熊毅为他著书提供了很多土壤理化分析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