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doc

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   我任教的高中位于河南南部一城乡结合处,曾有着优良的素质教育的传统,创造出令相邻县区瞠目结舌的辉煌战绩――不单单指分数。即便如此,近年来愈演愈烈、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风,也在逐渐侵袭、摧残着这里。当教育一心只是为了提高分数、多送几个一本考生的时候,教师和孩子们背后的辛酸以及苦楚难以言表。   而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了有的孩子对学业缺乏兴趣、厌恶,甚至是痛恨。到底是什么让教育变得如此沉重不堪?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应试教育过早、过度地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等需要孩子自觉学习的时候,那份对知识最初的兴奋、激动感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比如有的教师或者学校不依据教育规律办事,也是对孩子们敏感的心的打击;比如乏味的课程设计,有时候甚至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无趣,怎么能指望孩子们保持旺盛的求知和上进欲望呢?很多孩子自然呈现出可怕的精神贫瘠的“症状”。   经历了年青时期的无知轻狂,我重拾先前的读书爱好。一本本的经典书籍(文学、哲学、诗歌、教育等等),尤其是教育类的专著,走进了我的视野。而这些书籍似清泉缕缕,不断地滋润着我近乎干涸的内心,使我在感动和反思中逐步加大、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了个人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几乎都可以在书籍中找到踪影,书籍也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朱永新教授语)在我的生命中,阅读开启了一扇通向美好的大门。为什么不能让阅读也为孩子们的生活注入靓丽的色彩呢?我在不断地寻找,寻找那些可以丰富孩子们精神生活、充实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的书籍,在自己的一方小小教室中,开始了探究。   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我这个中学教师而言,充满了困难曲折。比如说,在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高中学业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上,我与一些同事和领导之间有过辩论。在苦苦思索如何置办齐全不同种类的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上,我同孩子们也有过一些分歧。而且,怎么能让班级图书馆继续下去、保持其旺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也是我不断琢磨的问题。   在这样的探索下,2012年年底,偶遇新教育、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加入“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以及2013年8月加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这些注定成为我人生中一次隆重的“盛典”,开启了令我耳目一新、如痴如醉的学习成长之旅。   从走进新教育种子计划开始,到网络培训群里的一次次研讨,在和全国各地优秀的毛虫和种子教师的交流中,聆听、碰撞、感悟、学习,几乎每一天都处在进取的兴奋中。再加上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的阅读观》《新教育》等新教育系列丛书以及其他教育专著,诸如《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的研读,打开了我视野,更新我的许多观念,犹如跳出了井底的青蛙。   所以,新学期一开始给孩子们做动员的时候,我阐明了我所确定的“浪漫+精确”的课程思想。我宣布,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在新课标要求下,开发实施走进的课程,把诸多的教育理念融入进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添加,让过时的、僵化的,甚至是死的知识焕发生机,与孩子们的生命产生共鸣,产生喜悦和悸动(痛惜或者哀伤也好),借以摆脱目前应试教育下单调乏味、窒息生命的禁锢。   于是,我们走进了英语学科所带给我们的诗歌王国、小说王国和影视王国等,在这些美丽的“国度”遨游,吸收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到目前为止,小说方面,我们共读了英国小说家C 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诗歌方面,我们共读了朗斯顿?休斯的《生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叶芝的《当你老了》、顾城的《梦想》、艾米丽?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郎费罗的《高度》、谢尔?希尔福   斯坦的《跳水板》、Oriah?Dreamer   《你为生存做了什么,我不关心》和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在一次次的吟诵中领略诗歌之美,感悟生命;电影方面,共同欣赏了美国电影《十月的天空》《梵高传》《纳尼亚传奇》《老人与海》和TED讲座等。借助这些丰沛的源头活水,我们去了解他人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一步步操作实施中的细节落实,更让我受益匪浅。   例如,共读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们发三两页阅读材料,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随后,加以改进。每次下发10张左右的阅读材料,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刚开始的时候,我习惯于孩子们读完之后,就立刻进行交流,但是通过阅读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认识到这种简单的、硬性的对待艺术作品对孩子道德发展作用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翻来覆去的道德说教,会把孩子内心里刚形成的一点新鲜感受抹煞殆尽。于是我采取了其他课节前“自由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