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视角下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原因及对策初探①.docVIP

家庭视角下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原因及对策初探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庭视角下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原因及对策初探①.doc

家庭视角下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原因及对策初探①   [摘 要]道德心理包含“知、情、意、行”四个过程。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具有健康的道德心理,但却不能忽视他们存在的知行不一、道德热情与冷漠并存、道德意志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道德心理失衡问题。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家庭角度着手,来分析他们道德失衡的原因,构建良好的家庭模式解决他们道德心理失衡问题。   [关键词]家庭视角;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   中图分类号:D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85-02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关键,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对国家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和道德方面显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尤其是道德心理失衡,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重大阻碍。如果任由道德心理失衡在大学生群体蔓延,必将对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家庭角度深入分析形成这种道德心理失衡的原因,并思考解决办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失衡的理解   (一)道德心理   道德心理在《伦理百科辞典》中,意为人们在道德方面的心理状态,是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它主要包含与道德相关的情感、情绪、气质以及意向等;《中华伦理道德辞典》将其解释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笔者看来,道德心理实为一种感性的、较低层次的社会道德意识,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道德生活以及社会道德关系直接的、自发的、不深刻的一种反映,它交织着人的心理和社会道德等多种因素。   道德心理不是一个纯粹的静态心理,而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它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它以社会认知为基础,以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为背景。它是人们在接触其他道德角色和道德现象时,形成的对道德的理解以及道德现象的评价。根据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道德认知应属于第三个水平的第五、六个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以及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②;属于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彼此的行为进行评估时的内心情感和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行确定道德方向、行动方针,战胜道德行动中的挫折,为达到预期道德目的所需的心理特征。例如,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刚毅、果断等。“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在道德意志支配下产生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道德心理着重研究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心理反应以及他们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规律。   (二)道德心理失衡   道德心理失衡是指在内外部成分的共同影响下,主体的道德心理各个过程内部以及各过程之间冲破原有平衡,呈现彼此对立、不均衡发展的势态,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道德人格。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统一   大学生大都具有较丰富的道德理论知识,善于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规范,并能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但是,当需要他们做出与道德认知相匹配的道德行为时,知行之间便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即知行不一。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虽然能认识到做人应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但这样的道德认识并未推动他们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考试作弊、无视课堂纪律等行为数见不鲜。不难看出,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认知转换为道德行为时,出现部分认知被闲置的问题。另一调查显示,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有90%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所触动,但不会主动劝阻”。在问及 “自己有多少违反社会公德的坏习惯或者不好的意识”时,超过50%的人认为“总是有的,但很容易原理自己”。③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面对同一情况时,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采取双重标准,也表现出知行不一。   2.道德热情与道德冷漠并存   我们知道,经过严格选拔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他们不仅知识文化水平胜同辈群体一筹,而且他们整体道德修养也明显高于同辈群体,具有较高的道德热情。据笔者2012年《当代大学生义务观》调查表明18.6%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时政要闻,33.7%表示“比较关注”时政要闻。问及 “当见到如偷窃,抢劫,失火等紧急情况时,你会怎么做”时, 40.9%的大学生会选择“报警并协助处理紧急情况”,17.5%的大学生会选择“报警”。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义务感,这种高级的道德情感值得赞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存在的道德冷漠。据笔者2012年《当代大学生义务观》调查显示,不了解在校大学生义务的人占50.7%,在公家车上不会主动给老如病残孕让座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