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县巩固退耕还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字.docVIP

巴马县巩固退耕还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马县巩固退耕还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字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2 第一节 自然条件 2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 3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 5 第二章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7 第一节 工程概况 7 第二节 退耕还林实施效果评价 7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9 第三章 规划的依据和必要性 12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4 第五章 规划方案 16 第一节 后续产业发展 16 (一)油茶 17 (二)产业开发项目分布、建设规模及投资 19 第六章 投资总规模与资金筹措 20 第七章 效益分析 22 第八章 保障措施 25 前 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以下简称国发25号文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精神,我县成立了规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发展和改革局牵头,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对退耕地区、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退耕还林地区、退耕农户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索、社会因素等方面深入进行分析,调查了解退耕农户对项目建设的需求,并对其所需建设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县规划工作小组对各单项建设项目进行筛选和汇总,形成规划草稿报规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核。领导小组按全县专项资金额度,根据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对项目村、乡(镇)间进行平衡、调整,形成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6°51′18″~107°32′41″,北纬23°49′53″~24°23′26″间,东与大化瑶族自治县接壤,南跟平果、田东、田阳三县相邻,西和百色、凌云县交界,北靠东兰、凤山两县。 2、 地形地貌 巴马县境内地貌千姿百态,山岗林立,素有万岗之称,属云贵高原向桂中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都阳山系余脉地段。全县整个地形呈三面高中间低状,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中、低山地貌,海拔较高,一般在300-800米,北部及西南部为岩溶地貌,东南部为丘陵地貌。境内最高峰位于燕洞乡云盘山,海拔1216米,最低海拔为县城所在地,海拔202米。 3、气候 巴马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暖,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4℃,极端最低气温-3.3℃、最高气温38.4℃。年平均日照1553小时,无霜期为337-359天。年均降水量1557毫米,3月-10月份平均降水量1100-1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91%-96%,年均蒸发量1459毫米,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79%,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4、土壤 县境内成土母岩有砂页岩、砂岩、石灰岩和辉绿岩。土壤种类有红壤、石灰、黄壤和冲积土4大类,9个亚类,14个土属,25个土种。各土类所占面积比例为红壤65%、石灰岩土29%、黄壤3%、冲积土3%;红壤分布在巴马、甲篆、燕洞、那桃、百林等乡镇,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养分含量中等,适宜栽培松、杉、桉类、竹类及多种经济果木林;石灰土主要分布在东山、西山、所略等乡,土层由薄至中,质地粘重,养分含量较低,且多处坡度大,只宜种植喜钙树种;黄壤分布面小,主要在所略、那社、甲篆等乡的部分山区,土层厚度从中至厚,养分含量中等偏低。 5、水文 全县河流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右江水系,大小河流共有133条,其中:盘阳河、灵岐河属红水河水系,百东河属右江水系。这些河流除灌溉农田外,还修建了车斗、金边、盘中滩、所略、黄龙门等水电站,三条河流可以短距离流送木材;巴马县是岩滩电站的上游,蓄水量丰富,水运可达大化县境内的岩滩电站。 6、植被 巴马县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的天然林,多为经过反复烧垦后的次生中龄林和灌木林,有的已演替成为灌丛、草坡;全县树种分有54科,420种,天然林植被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桑科、豆科、樟科、松科、木兰科等;其中珍贵树种有望天树、观光木、金丝李、蚬木、黄连木、蒜头果等。人工植被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香椿、苦楝及经济果木林;灌木植被有桃金娘、野牡丹、盐肤木、牛奶果、短翅黄杞等;草本植被有黄茅、五节芒、芒草、莠竹、铁芒箕、东方乌毛蕨等。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 1、各地类面积 依据2002年巴马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材料,全县土地总面积295万亩,其中农业用地68.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1万亩,牧业用地面积23.7万亩,其它用地面积27.3万亩。在林业用地面积171万亩中,有林地123.4万亩,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