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 程 材 料 绪 论 材料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目的 —改变人类生活 材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影响 材料也是制造工程师们实现产品制造的原料 —产品功能的载体、制造加工的对象 推荐课外读物 宗培言、丛东华主编,《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16开268页,TH-43/Z93 这是一本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书。它解答了同学们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包括:本专业涵盖哪些知识范围,大学阶段要学些什么,以及将来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等,对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同学了解本专业,给自己未来的学习和事业定位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建议每个同学都认真读一读。另外,同名的书籍还有另外一些,内容大同小异。 郝应其编著,《缤纷多彩的材料世界》,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32开119页,TB3/H24a 这是一本介绍各种材料及它们的应用的小册子。内容精彩生动,对大家了解各种材料,增强对材料课程学习的兴趣,十分有益。内容简单,大家基本上都能读懂,而且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建议每个同学都找来读读。此外,图书馆类似的小册子还有很多,不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看1~2本。 为什么要学习工程材料课程 工程上使用哪些材料 工程材料研究哪些问题 材料的结构、性能(第一、二、三章) 金属材料的结晶过程及组织成分分析(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第四章) 各种材料的牌号、用途、如何选择材料(第五、六、七章) 材料失效分析(第七章) 如何学好工程材料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推荐参考书目 张继世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小16开243页,TH14-43/Z32 储凯主编,《机械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16开214页,TH14/C73 詹武主编,《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16开354页,TB3-43/Z26 以上3本书内容与我们使用的教材相仿,难度按上面由上到下的排列顺序由浅入深。对某些我们教材上说的不太清楚明白的内容,可查阅这些参考书。 潘强、朱美华、童建华编著,《工程材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16开311页,TB3-43/P18 2 王晓敏编著,《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2版,16开292页,TB3/W37b 2 以上2本书比我们使用的教材稍深,但都是非常好的教材。对程度较高希望学习更深入一些内容的同学,可以参看,不懂的地方可以与老师讨论。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 什么是材料的性能 材料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 材料包括哪些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又称为机械性能 1.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 强度 强度的概念: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 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抗弯强度、抗剪强 度疲劳强度等等 塑性 塑性的概念: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呈 现出的不可恢复到原 状的变形而不发生破 坏的能力 衡量塑性的指标:伸长率与断面收 缩率 拉伸试验与拉伸曲线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机) 拉伸曲线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应力σ:单位面积 上所受的力, 单位:Pa 应变ε:单位长度 的变形量, 无单位 由应力-应变曲线可获得材料以下各种性能指标 弹性极限与弹性模量 弹性极限σe 在材料的弹性极限范围内(即当材料所受应力小于σe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弹性极限在拉伸曲线中的位置 曲线上的A点 弹性模量E 定义式: 条件:σ σe 弹性模量在拉伸曲线上的反映 A点以下直线的斜率 弹性模量的决定因素 材料的本性 刚度 材料在弹性变形区内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弹性模量E表示 改变金属制品刚度的措施 更换金属材料 改变金属制品的结构形式 增加截面积 弹性极限在材料使用中的意义 机械零件所受的应力不能大于弹性极限值,否则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屈服点) 屈服现象 载荷不增加而塑性变形仍在增大的现象 屈服点在拉伸曲线中的位置 曲线上的B点 屈服强度 屈服点 σs B点对应的应力值,用σs表示 无明显屈服现象材料的屈服点位置的确定:塑性变形达0.2%处对应的应力值,用σ0.2表示 屈服强度在材料使用中的应用 屈服强度是评价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材料所受的应力不应超过屈服点(否则材料将产生塑性变形) 屈服阶段的结束 曲线中的C点 C点以后,材料需要继续增大应力才能产生新的塑性变形 抗拉强度(强度极限) 缩颈现象 材料拉断前断裂部位附近直径变小 抗拉强度σ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