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doc
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已有文献关于水稻种子价值要素构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水稻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对水稻种子产业链各主要环节进行实证调研。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①种子各价值要素对总价值的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内在核心价值35.90%,内在一般价值20.36%,外观形象9.86%,品牌13.10%,宣传保障8.62%,服务12.16%;②产业链各个环节对种子总价值的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研发环节35.64%,生产开发环节30.49%,代理环节17.74%,零售环节16.13%。
关键词:水稻种子;价值创造;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482-06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Value Creation of the Seed Chain:
Taking the Rice Seed Chain as an Example
CHEN Xin-xin,LI Yan-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value creation about the domestic rice seed industry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y of composition of rice seed’s value elements was built an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ain links of the rice seed industrial chain was m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core value, internal general value, appearance, brand, advertising and service accounted for rice seed’s total value of 35.90%, 20.36%, 9.86%, 13.10%, 8.62% and 12.16%,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ink, production link, agency link and retailing link accounted for the seed’s total value of 35.64%, 30.49%, 17.74% and 16.13%, respectively.
Key words: rice seed; value creation; industrial chain
种子是农资中的核心产品,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内外农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种子产业要发展也就意味着其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升,也即是要提高产业链的创造能力。但目前,有关种子产业链的研究还较少,只有少量关于产业链利润分配的研究。本研究以水稻种子产业为例,在总结相关文献[1]的基础上,确定水稻种子价值构成要素,通过构建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评价模型并展开具体评价,测量产业链行为主体的价值贡献,探讨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规律,为提高中国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及价值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中国种子产业整体竞争力提供参考。
1 研究动态
1.1 产业链及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理论综述
产业链理论源于西方。亚当?斯密(Adam Smith)最早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分工理论被认为是产业链思想的起源。国内对产业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傅国华于1990年在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问题时最早提出支柱农产品“产―加―运―销”或“产―运―销”的产业链,目前产业链研究扩展到包含能源、文化、建筑、服装、生物技术、医药、旅游、现代物流等的广泛领域。
美国学者Larry[2]最早为种子产业链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种子产业链是受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的一个组织种子生产和流通的体系,它对各类种子质量进行严格的试验。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关于种子产业链价值属性方面研究大都集中在价值分配上。比如国外学者Kothandaraman等[3]对玉米种子产业链的价值分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影响企业获取价值的诸多因素,如制度环境、国家政策、市场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