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文化为了抗争鲁迅的出版活动
为了文化、为了抗争
一一鲁迅的出版行为
在上海的鲁迅过的是一种自由职业者的生活,靠卖文为生,“著书亦为稻粮谋”。置身于三十年代的上海,既要维持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又要冲破国民党的文网最终得以发表,还要考虑到出版商或编辑者的利益,当鲁迅执笔为文的时候,顾虑可谓多矣,在致友人的信中,他形象地把自己的创作称之为“上了镣铐的跳舞”。正是在“上了镣铐的跳舞”中,鲁迅最终超越于经济的压迫,也超越于政治的迫害,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同时,依托自己的经济实力,也赢得了有限度的出版自由。
在三十年代,作为自由职业者,鲁迅更多依赖从书店收取的版税而生活,也依托书店而传播文化,书店则依靠出版鲁迅的作品来赚钱,可见鲁迅与书店是一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书店在鲁迅的心目中实在印象不佳,这是鲁迅对生活观察的结果,也是鲁迅与书店打交道所得到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鲁迅看来,书店说得再冠冕堂皇、天花乱坠,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利”,为了“利”,书店可以不顾信誉,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书局虽往往自云传播文化,其实是表面之词。一遇小危险,又难获利,便推托迁延起来,或则停刊。” “上海秽区,千奇百怪,译者作者,往往为书贾所诳,除非你也是流氓。”“我因经验,与书坊交涉,有时用律师或合同,然仍不可靠也。”“此地的新书坊,大都以营利(而且要速的)为目的,他们所出,是稿费廉的小书。”“上海文坛寂寥,书坊势利”, “盖上海书店,无论其说话如何漂亮,而其实则出版之际,一欲安全,二欲多售,三欲不化本钱,四欲大发其财,故交涉颇麻烦也。” “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 “书坊店是靠不住的,他们像估衣铺一样,什么衣服行时就挂什么,上海也大抵如此,只要能够敷衍下去,就算了。” “上海书坊,利用左翼作者之被压迫而赚钱者,常常有之。”……诸如此类的评价在鲁迅的书信中时常出现,态度与看法一以贯之,没有改变。明知书店如此“势利”、如此贪心、如此“心凶”,可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不论是为己还是为人),真有些与狼共舞的味道,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正是洞悉了书店的本性,有时鲁迅也会加以利用。当《铁流》在北平有了翻版,且“坏纸错字,弄得一榻胡涂”,为了不让文化的传播受到影响,于是鲁迅将《铁流》的纸型售给光华书店去出版普及本,“让商人和商人去对垒。”在这里,我们甚至看到了鲁迅精明背后的几分狡狎。
由于上海的书店大都利益至上,惟利是图,关注生意眼有余而注目文化眼不足,加上三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书店也要规避政治风险,因此,在有些时候,鲁迅与书店难以合作、无法合作。迫于无奈,鲁迅只好自己来参与出版,有时是为自己的著作,有时是为他人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鲁迅的出版行为在商业上大多是不成功的,“我自己印的书就从未有不折本的。”
在鲁迅参与的出版行为中,按出版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文化传播,一是为了战斗。前者如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的版画四种一一《士敏土之图》、《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死魂灵百图》和与郑振铎合作出版的《北平笺谱》等。这类作品因为读者量窄、发行量小,在书店看来无钱可赚因此不愿出版;而在鲁迅,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意欲把它们介绍给读者,让中国的读者了解、欣赏,既然书店不印,“最可靠的办法,也只有自己印”了。鲁迅自费创办三闲书屋就是基于这样的动机。鲁迅在《三闲书屋印行文艺书籍》的广告中说:
敝书屋因为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堕落和滑头,有些不满足,所以仗了三个有闲,一千资本,来认真绍介诚实的译作,有益的画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
最后的结局是“用钱千元,而至今收回者只二百,三闲书局亦只得从此关门。”虽说经济上受损,但鲁迅并不后悔,表示“后来倘有余资,当印美术如《士敏土图》之类,使其无法翻印也。” “至于得到的木刻,我日日在想翻印,现在要踌蹰一下的,只是经济问题,但即使此后窘迫,则少印几张就是,总之是一定要绍介。”
鲁迅为了战斗而出版的情形则要复杂得多。
在三十年代,诚如在上文中曾提及的,“鲁迅”的名字本身隐藏着商机,因为读者爱读他的作品,想买他的作品。然同时,由于鲁迅的作品触及时事、抨击时弊,又为当局所不容,在三十年代,鲁迅的作品大都被查禁、查封,出版鲁迅的作品也就有了政治风险和由此带来的经济风险,正因如此,“这里的书店,总想印我的作品,却又怕印。”正是当时身受的政治压迫,更加激发了鲁迅的反抗意志,压迫得越烈,反抗得越强。在这种不自由的境地,鲁迅依托自己的经济实力,亲身参与出版行为,在出版不自由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版自由”,从而为自己搭建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平台。
鲁迅的《南腔北调集》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以“同文书局”的名义出版的。“此书殆皆游词琐语,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无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