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3-5章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 ——第3-5章 作者:马蔼乃 发表人:陶慧 发表时间:2015年1月10日 目录 第三章 3.1地理相似准则概念 3.2地理相似准则计算 3.3地理相似准则规律 第四章 4.1地理物理方程 4.2地理统计分析 4.3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4.4地理数学模型 第五章 5.1地理系统的模式 5.2地理系统的计算 5.3地理系统的环境 第三章 地理相似理论(共3节) 3.1地理相似准则概念 3.2地理相似准则计算 3.3地理相似准则规律 数理方程数理统计 3.1.1实证科学的数学方法 混沌与分形相似理论 阴阳与五行天干与地支 地理相似准则概念 3.1.2 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3.1.3相似理论的类比方法 地理现象的相似理论 .1 地理相似准则概念相似理论的基础主要是在力学物理学等学科中应用它区别于物理方程 3.1.1实证科学的数学方法 1) 数理方程使用的是演绎逻辑首先将复杂性问题按假设条件进行简化然后进行成因分析立方程解方程所得的解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不满意则调整参数直到求解的数据与实测数据比较一致即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问题就算解决了 缺点人为因素较大 2) 数理统计使用的是归纳逻辑把问题看成 缺点人为因素较大 3) 随机方程是将数理方程与数理统计结合的方程 缺点因随机方程发散而不收敛往往难以求解 4) 离散数学基本上是 缺点没有属性运算没有办法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 5) 混沌与分形属于复杂性研究海岸线的分形就是从地理科学背景下提出来的 缺点由于地理现象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相似性区域性时序性的特点不确定性中又包括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灰色不确定性分形不确定性所以不再仅仅是混沌与分形的问题了 6)相似理论 在力学与物理学中处理半经验半理论时应用相似理论能解决许多不能用方程解决的问题 缺点力学物理学中的属性过于简单而地理科学中的属性是多维的 3.1.2思辨道理的取象比类 思辨的道理是以定性描述的方法去讲道理” 1)阴阳与五行 阴阳代表日月、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2)天干与地支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午未申酉戌亥与方位天文有关是汉族人民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3)方位与季节 木火金水土与东南西北中 4)气候与物候 木火金水土与风热燥寒湿 3.1.3相似理论的类比方法 地理相似理论:将实证科学中的相似理论与思辨道理的取象比类联系起来,研究地理的类比方法。突破形式逻辑的还原论,发展辩证逻辑的整体论,从而达到还原与整体统一的系统论。 1)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不是简单地有一个原因,就有一个结果。而是多种原因,多种结果,因果关系循环、往复,难以确定因与果。但天地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准确的演化着。所以,从时间上看,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因果关系。 2)地理现象的辩证关系 地理现象具有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五个圈层,“取象比类,”木东、春、生物圈;火对应着南、夏、;金对应着西、秋、岩石圈水北、冬、;土对应着中、长夏、土圈。3)地理现象的相似理论 仅仅用五行去解读五个圈层对辩证逻辑 定理1 地理现象的可比性 定理 定理 地理相似理论的准则(是地理相似理论的核心,由多个因素组成的无量纲的因子团) 定理 定理 定理6 量纲分析定理定理 3.2.1生态资源类实例 3.2.2环境污染类实例 3.2.3减灾防灾类实例 3.2地理相似准则计算 3.2.4产业结构类实例 地震震中的位置预报 3.2.5人口问题类实例 3.2.6地理复杂模型的一般式 地震震中的位置只能靠作图来完成,在遥感影像上,标注经纬网、已知断裂带以及地名等,测出对亮度温度异常的面积中心点以及移动轨迹,并计算移动速度,从而确定震中位置 有关地震的内容补充: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梅世蓉、冯德益等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版)谈到的地震综合预报五阶段工作程序仅包括表中后五项:即地震形势预测、年度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地震临震预报与震后预报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我国根据观测到的大量前兆异常资料及一系列预报地震的经验,逐渐形成了“长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