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doc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   【摘 要】 本文针对《庄子》中庄子借孔子之口,给颜回灌输道家思想,对这一独特的现象,从表面看似矛盾的篇章中,探求庄子之真实用意:即庄子在刻画颜回形象的篇幅中,多次使用了“重言”,来压抑时论,从而不露痕迹地贬低了儒家,宣传了道家。   【关键词】 《庄子》;颜回形象   颜回本是儒家的代表,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被尊为“复圣”。而他的形象,却屡屡出现在道家代表著作《庄子》一书之中,被庄子赋予了新的性格。   一、《论语》中的颜回   在探究《庄子》中的颜回之前,我们首先寻找一下《论语》一书对颜回是如何描述的。   孔子曾对颜回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在世人看来清苦的生活,颜回却能安于贫贱、自得其乐。这应该是最接近颜回真实生活的写照。不但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后世学者尤其是宋明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安贫乐道”,成为了人们对颜回最深刻的印象。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之中,颜回以“德行”而著称。《论语?颜渊篇》开篇便是“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而颜回也是将孔子的“仁”贯彻的最彻底的学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可见,在践行“仁”这一点上,颜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由此,“仁”,也成了颜回身上鲜明的标志。   而最为孔子所称道的,是颜回的聪颖好学。《论语》中,曾多次出现关于此点的描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子曰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述而》)“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颜回的聪慧,连孔子都自叹不如。《论语?雍也篇》也曾记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在孔子心中,颜回是唯一一个称得上“好学”的弟子,也被孔子视为传道者的不二人选。不怪乎在颜回不幸早亡之后,孔子痛心疾首:“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似乎是“天之将丧斯文也”。   总之,在《论语》的记载中,颜回是一个甘于清贫、聪颖好学且以“仁”为目标,践行孔子仁学的士大夫形象。   二、《庄子》中的颜回形象   《庄子》全书中,对颜回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处:   (1)《庄子?内篇?人间世》颜回请行于卫;   (2)《庄子?内篇?大宗师》孟孙才母死;颜回坐忘;   (4)《庄子?外篇?至乐》颜渊东之齐;   (5)《庄子?外篇?达生》颜渊问操舟;   (6)《庄子?外篇?山木》孔子穷于陈蔡;   (7)《庄子?外篇?田子方》颜渊亦步亦趋;   (8)《庄子?外篇?知北游》颜渊问将迎;   (9)《庄子?杂篇?让王》颜回不仕。   在以上篇目中,颜回展现出的形象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以孔子为道家代言人,教育深受儒学熏陶却又被现实困扰的颜回;第二种则更为戏谑,让颜回摒弃儒家理念而参悟道家思想,使孔子也心悦诚服。   1、孔子代言道家   《庄子?内篇?人间世》开篇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颜回打算去卫国,原因是卫国国君不恤子民,残暴不仁。颜回曾受教于孔子:治理的好的国家,可以离开,治理的不好的国家,就要前去,好比医生门前有很多待治的病人一样。颜回欲遵从孔子的教诲,身体力行,挽救卫国混乱的统治。在这里,颜回俨然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典型的儒家形象代表,试图以己之所学,救卫国子民于水火。然而,其经世致用的美好愿望,非但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反而被严厉地训诫了一番: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孔子的这个“嘻”字,很是让人印象深刻,“嘻,痛也。”(《说文》)这是一个表示悲痛的发语词。孔子是痛心颜回若去卫国,必将遭受刑戮。大“道”如果杂乱,最后终将无法挽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很有针对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之意味。庄子巧妙地借孔子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立人”、“达人”相比,“存诸己”才是根本要义。只有先保证“存诸己”,方能“存诸人”。这和庄子所处的混乱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