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中国近代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八年级上册)教案
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班级:历史1203班 学号:1座机电话号码8 姓名:王皓妍 中国近代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课程标准: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2)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式学堂、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的废除等基本史实;熟记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的一批文化巨匠及成就;认识中国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及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2)课程与方法: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看图、阅读资料、对比鉴别、讨论探索等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4)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是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二是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教学重点:新式教育的开端、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近代文艺巨匠
教学难点: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结合法、列表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复述: 姓名 成就 魏源 《海国图志》 严复 译著《天演论》 詹天佑 京张铁路 侯德榜 《制碱》 茅以昇 钱塘江大桥 上述思想家科学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学成材后,归来报效祖国的知识界精英人物。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么回事呢?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还有一个主要内容是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板书课题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文化思想(二)
(三)出示教学目标(用PPT)
(四)讲授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17,阅读新式教育的开端这一部分。?
新式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想想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期间,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老师:在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
老师: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
学生: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二鸦后,晚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外交事物,也出于洋务运动本身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2、新式学堂的兴办
老师:好,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新式教育的开端的第一步——创办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维新运动失败后被保留下来。起初,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不满,后来逐步增加了科学、艺术灯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 1902年的时候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改名译学馆。1912年,京师大学堂就改成了我们现在的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老师:为什么不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始呢?
学生: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宜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只能算第一所新式学校。因此,不能算真正的新式教育。而京师大学堂才是新式教育的开端,因为它是以真正培养适应近代中国需要的人才为目的。
老师: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那么,清政府又将如何改革教育呢?
3、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由于科举考试的弊端,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规定儿童七岁入学。评价:《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顺应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为废除科举制度创造了条件,具有进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