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午写一PPT.ppt
* 1~3: DBC 4~6: BBC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歌手李亚蓉在《我是你的》一书中,披露了娱乐圈多样化的潜规则,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在这个圈子里要做到一尘不染绝非易事。 B.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不可师心自用。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受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1月9日,长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向某建筑公司发出责令函,责令该公司限期支付拖欠农民工的143万工资。市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答案:D A.一尘不染:指环境非常清洁;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有 沾染坏风气。 B.师心自用: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C.探骊得珠:比喻作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 D.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不能接宾语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江西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C.这次活动没有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她了。 D.如果被一时的挫折吓倒,灰心丧气,吃一堑,长一智,那么,我们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答案:B A.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 一方,此处不合语境; B.各司其职: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责,做好所承担的工作。 C.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该句把它仅仅理解 为“责备”,该成语不带宾语; D.吃一堑,长一智:应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己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答案:C 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 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 B. 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 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拒绝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成品,积极参与领养活动,遏制边远贫困地区草场、湿地和森林的退化,这些是201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的内容。 C.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不允许“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未被根除,频繁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令人们再添食品安全之忧。 D.武汉铁路局介绍,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答案:B A.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能搭配; C.否定失当:去掉“不允许”; D.成分残缺:在“车票”后加“和”字。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当社会上流传着一片暴露个人隐私的光碟时,我感觉到被观看者内心的孤独感,在那样的时刻,她会跟谁对话?她有可能跟谁对话?她现在在哪里?她心里孤独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旋绕了很久。 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 ②于是我听到了各种年龄、各种角色、各个阶层处于孤独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③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 ④我开始尝试以另一种角度解读新闻,即先不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去找寻那一个隐约的声音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整个文段的思路是先提出话题“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然后由“隐约”感觉到孤独,再到“寻找”孤独。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