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汇编

总复习 文言文的一般阅读 考点透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是考查考生对课内或课外一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要求考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作家作品;(2)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准确地理解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3)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句子;(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根据该词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做出正确的解释;(5)能辨识常用的通假字,并做出解释;(6)掌握古今异义的词语的翻译;(5)整体感知文段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流露的思想感情,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观点等等;(6)揣摩艺术手法,分析精妙文句;(7)与所选文段相关的知识积累,如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8)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对文章的认识等等。 知识讲解 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一、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考查范围以常见文言实词为主,文言实词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多多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多比较,常联系,灵活运用,结合具体语境随“句”应变,既要遵循古汉语的表达规律,又要切合不同的句子的语法特点,把特殊和一般结合起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是中考文言实词考查经常涉及的内容,应作为重点知识理解掌握。   (一)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附:常见多义词例释(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   1.安   (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策   (1)名词,泛指马鞭子。  例:执策而临之(《马说》)   (2)动词,用鞭子打。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载(名词用作动词)。  例: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曾   (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4.从   (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  例:溯洄从之(《诗经·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5.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6.道   (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