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钱穆的民族文化史学观
中图分类号: 单位代号:10280
密 级: 学 号
课程论文
SHANGHAI UNIVERSITY
MASTER’S COURSE DISSERTATION
题目
试论钱穆的民族文化史学观
作 者 王传凯
课程名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
任课教师 李福长
完成日期 2010-11-5
试论钱穆的民族文化史学观
王传凯
(上海大学 历史系,上海,200444)
摘要:钱穆(1895-199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早年的考据巨作《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奠定了钱穆的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傅斯年引为座上宾,视为新考据派的“同志”。抗战后,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引论》的发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治学方向,开始对新考据派的治学方法进行批评,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史学观。本文试就钱穆先生治史方式转变的背景进行阐述以分析民族文化史学观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钱穆 ; 民族文化 ; 史学观
一
20世纪上半期,居于主流的史学派别是“新考据学派”也即是被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引论》中所称的“科学考订派”,改派是在胡适“科学整理国故”口号下创建的。改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是顾颉刚和傅斯年。顾颉刚提出“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理论,对中国古史进行怀疑而且“只破不立”被称为“古史辨派”,而傅斯年原本也主张疑古甚至还早于顾颉刚。“1919年1月,傅斯年在《新潮》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评清人梁玉绳《史记志疑》的文章,称该书独能疑所不当疑,具有疑古之精神,甚至提出了与其过而信之,毋宁过而疑之的极端主张”。但是后来由于不满古史辩派只破不立的治史态度,由疑古转为重建,通过考订史料特别是发掘地下史料进行解决古史问题,被称为史料学派。钱穆先生虽然不属于这两个派别,但是钱穆先生明显是倾向于傅斯年的“史料学派”。因为钱穆先生在晚年自述中说:“余幼孤失学,年十八,即为乡村小学教师。每读报章杂志,及当时新著作,窃疑其谴责古人往事过激过偏,按之旧籍,知其不然”。可以看出钱穆对古史是持认可态度的,另一钱穆先生在1930年发表的《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否认了晚清今文学家认为刘歆伪造六经的说法,这对疑古派疑古过甚是一个冲击,因为这部著作毕竟证明了古史并不都是不足信的。
钱穆先生虽然倾向于“史料学派”重建古史的态度,但是他一生不愿意加入任何派别,他一生也是在从事着破除门户之见的工作。“钱穆先生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中力攻今文经学之非,当时就有人批评他似未能离开古文经之立足点而批评康氏”实际上钱穆并没有要站在古文经的立场上来申古抑今,他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晚清以来学术界的今古门户之见。因为在钱穆看来,今文、古文都是清儒主观构造的门户,与历史真相并不相符”。钱穆在晚年拒绝署名由新儒家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和唐君毅四人联合发表的标志着海外新儒学形成的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钱穆先生一生时刻不忘中国文化,时刻以阐扬中国文化精神为己任,始终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心。但是钱穆先生却拒绝签署了,虽然个中原因复杂,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如钱穆先生所说“年前张君劢、唐君毅等四人联名做中国文化宣言书,要穆联署,穆即拒之。曾有一函致张君,穆向不喜此等做法,恐在学术界引起无谓之壁垒”。
二
《刘向刘歆父子年谱》这本书体现了作者治史是游离于顾颉刚“疑古派”和傅斯年“重建派”之间的。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之后在燕京大学校园中完成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也是一部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考据名作。虽然钱穆并不主张加入任何派别以至造成学术壁垒,但是钱穆无疑是赞成考据这种治史方法的。如果没有抗战的爆发,钱穆会一直这样科学考订下去。随着抗战的爆发,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加上考据史学本身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割裂,钱穆开始对新考据派进行批评,与新考据派分道扬镳了。钱穆由历史研究转入了文化研究即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史学观。正如他在《纪念张晓峰吾友》中称:
余自《国史大纲》以前所为,乃属历史性论文,仅为古人伸冤,作不平鸣,如是而已。以后造论著书,多属文化性,提倡复兴中国文化,或作中西文化比较,其开始转机,则当自为《思想与时代》撰文始……是则余一人生平学问思想,先后转折一大要点所在。
《思想与时代》杂志是张其昀等人在1941创办的,以“发扬传统文化之精神,吸收西方科技之新知”为宗旨。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钱穆此时的治史目的。
钱穆先生生活在中国在西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