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生为国铸核盾.doc
一生为国铸核盾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他还在冲锋――
鼠标在缓缓移动,手在不停地颤抖……视线已渐渐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这一刻,是2012年5月31日11时9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他,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享年75岁。
他,是一位毕生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的功勋科学家――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我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
得知他去世的噩耗,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94岁高龄的程开甲院士扼腕惋惜,派家人专程送来自己亲笔题写的挽词:“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总装某基地将士用一副挽联为他送行――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于国舍命 人天共仰
林俊德搞核试验,一辈子鲜为人知。他的突然离世,却像一颗“精神原子弹”,穿透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心。
他的心跳停止那一刻,西安唐都医院一群与他仅仅相处8天,目睹他走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医生、护士,哭成一片。
护士长安丽君一边为老人擦洗身体、整理遗容,一边泪如雨下:“谁也劝不住您。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整个腹腔全是肿瘤,竟然还要拼命工作……”
他去世的讣告在基地局域网上一发布,跟帖便蜂拥而至――
一位老专家彻夜难眠,写了一首五言长诗《马兰魂》,深情讴歌林俊德“一息游丝细,长谈发展情”的奉献人生。
一周之内,基地局域网就上传了16首缅怀他、赞美他的诗词,各种悼念文章、跟帖更是与日俱增。
一位75岁老人的去世,为什么能如此感天动地?罗布泊“蘑菇云”的背后,有他几十年的付出。
在林俊德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7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87年,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扎根大漠 矢志铸盾
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林俊德为什么还要如此拼命?
与他并肩战斗了几十年的女高工唐润棣,泪流满面告诉记者:他一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有一次核试验后,为了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林俊德带领速报小组全副武装冲向爆心方向。一次爆炸试验,林俊德让其他人全进了掩体,自己却选了一个能看清爆炸点的地方静静地站着。一声巨响,爆炸装置被炸开了,爆炸碎片将远处碗口粗的杨树拦腰削断,爆炸声还在耳边回响,林俊德已冲了出去……
一辈子为共和国铸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共和国核试验事业中。
在当年参加核试验的十万“隐姓埋名”大军中,林俊德脱颖而出。他很感恩,生前常对别人谈起自己的“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山村穷娃,能够有机会上大学;没想到这么一点贡献,能够当上将军;没想到这么一点成绩,能够评上院士。
上世纪50年代,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核垄断,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作出发展核武器的战略抉择。这是一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伟大事业。林俊德知道,自己报效党和人民的时候到了。
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核试验任务一项接着一项。林俊德和战友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次核试验都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林俊德被指定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他们白手起家,没日没夜地拼命干,一年后成功用于我国的第一次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仪器,第一时间准确测得了核爆炸的冲击波参数。
――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林俊德再次临阵受命,研制试验新一代高空压力自记仪。寒风凛冽,身子冻僵了,手脚麻木了,试验还在继续……他们边试验、边改进,边设计、边加工。两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成功将6个带着压力自记仪的红色气球升上了万米高空。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林俊德带领回收小组在爆心附近步行几十公里,圆满完成了核试验爆炸数据的采集任务。
――一系列地下核试验。1969年冬,我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从此,林俊德的战场从大气层转到了地下,从大山深处的平洞试验到戈壁滩上的竖井试验,一路披荆斩棘,先后建立了10余种测量系统,为我国地下核试验安全论证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数据。1996年7月29日,我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共和国的核盾牌更加坚固。
当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搞了一点原子弹、氢弹。这个“一点”含义很深。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x VIP
- 标准图集-11K406-暖,冷风机选用与安装.pdf VIP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精).pptx VIP
- 2024年烟草公司笔试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pdf VIP
- 化学-郑州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pdf VIP
-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追求人生理想 教案(表格式).doc.docx VIP
- 七夕情人节牛郎织女小报手抄报word电子模板黑白线稿横版竖版涂色 (1).docx VIP
- 歌曲二胡曲谱.doc VIP
- 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习题与实训第六版王宗江习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