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三叉戟”.doc
寻找“三叉戟”
骆岗机场的“三叉戟”时代
2013年5月29日晚,合肥骆岗机场最后一批设备被运到它们的新家:新桥机场。至此,竣工于1977年的骆岗机场完成历史使命,悄然谢幕。
光阴的故事令人伤感,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戚洪江这样回忆:“时光倒回36年,那年我初三。一个不冷不热、天空湛蓝的中午,放学刚进大院,被天空中的声音吸引,抬头仰望,见一架大飞机低空转弯飞过,庞大机身尾部三台硕大的发动机发出震耳的呼啸,机身与空气的剧烈摩擦声清晰可辨,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喷气客机,从此骆岗、“三叉戟”便一直留在记忆中。”
骆岗机场正是在1977年迎来了第一架“三叉戟”飞机。
1972 年11 月,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空军后勤部确定骆岗机场为民航上海管理局的二线机场、训练基地,以及作为民航安徽省管理局所在地,同时进驻一个飞行总队,两个飞行团;计划改建骆岗机场,实现其主跑道长3000米,可供大型飞机疏散和国际航班备降用的目标。
5年之后,骆岗机场竣工,验收合格。1977年12月初,民航上海管理局派出“三叉戟”飞机,试飞骆岗机场。试飞的第一名飞行员是民航上海管理局飞行大队长纪仁胜,他驾驶着“三叉戟”平稳地降落在骆岗机场的新跑道上,从此开启了骆岗机场的“三叉戟”时代。
对于民航上海管理局而言,“三叉戟”是当时该局所配备的世界先进飞机,也仅仅在3年前才刚刚拥有。1974年,民航总局分配给民航上海管理局第一架“三叉戟”,这架编号250的飞机,在蓝天上定格了它优美的身影――如今流传在互联网上的中国民航“三叉戟”照片中,最有形最抢眼的就是它,可以清晰地看见机身上涂写的“250”字样。
此后,“三叉戟”一次次充实着民航上海管理局的力量。1975年,上海局从民航总局领到编号254的“三叉戟”飞机,同时将5架海狸式飞机报废;1977年又调进“三叉戟”型飞机2架,号码分别是260、261号;1979年,调入286号“三叉戟”;1981年,根据中央军委批复,原属空军的6架“三叉戟”2E型飞机调拨民航后,上海局又分到2架,号码为276、290号。
至此,民航上海管理局总共拥有了7架“三叉戟”飞机。对起步阶段的中国民航,单就民航上海管理局而言,7架“三叉戟”极大地提高了运力。因为在当时,“三叉戟”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喷气式客机之一。
名字的由来
在世界民航史上,“三叉戟”是第二代喷气式飞机中的先行者。国人几乎都听说过它因为“九?一三事件”而“暴得”的大名,但有幸亲眼得见,甚至乘坐过“三叉戟”的人少之又少,对其来历就更是完全不知。
“三叉戟”飞机产自英国,是由德?哈维兰公司(后并入霍克?西德利公司,现为英国宇航公司)生产的3发中短程客机。其动力装置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斯贝”RB?163-25MK512-5W发动机3台,每台推力5420千克。在如此强大的推力之下,“三叉戟”的经济巡航时速达到967千米,最大载重航程可达1760千米。机组成员5人,客座为115个。
在第二代喷气式飞机中,“三叉戟”实在算得上是弄潮儿。1962年1月6日,是“三叉戟”首次飞行的时间,与其同类的民航客机――如美国的波音727,首飞时间比“三叉戟”整整晚了一年,而苏制的图-154更晚,其在1966年开始设计,直至1968年10月才首次试飞。此外,“三叉戟”2E型还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中实现全自动着陆而无需任何人工操作,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它将商用航空的安全标准向前推进了大大的一步。
至于它与众不同的名字,则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一开始,这架飞机被其设计者命名为“D.H.121”。这个名字实在难以让人记住,设计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考虑为其重新起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因为这架飞机后置的3台发动机,设计者由此而获得灵感,决定以“三叉戟”为其命名。“三叉戟”(英文“Trident”)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冬使用的武器,外形犹如一支精美的鱼叉。机如其名,即便以21世纪的审美观来看,“三叉戟”的外观也绝不过时,它的全金属机身整体显得非常流畅干净,发动机后置的设计,则令机翼看起来赏心悦目。当“三叉戟”在蓝天上展翅翱翔,那种优雅的姿态犹如纯净的天使;而静静地停留在机场上时,又是那么稳重大气。
它很“上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留在邮票中的倩影――邮电部在1980年3月20日发行四枚一套的《邮政运输》特种磷光邮票,以轮船、汽车、火车和飞机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表现不同的邮运方式,其中第四枚上的图案就是一架即将腾飞的“三叉戟”飞机,优美的姿态令人过目不忘。
“飞出去”的飞机
从一开始,“三叉戟”就似乎注定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虽然第一架“三叉戟”早在196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报批).pdf VIP
- 2.4《最后一片叶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军事历史(空军工程大学)网课章节测试答案.pdf
- 案例25-李娟利等与张波集资房买卖的合同 纠纷上诉案.docx VIP
- MAYA灯光材质渲染.ppt VIP
- 中西文化对比提升学生视野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材质与灯光渲染》教学大纲.docx VIP
- 《角色绑定与动画》教学大纲.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核审计服务115页.docx VIP
-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输血制度(2025版).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