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doc
番茄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了苗期与生产田番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并总结了番茄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病虫害;特征;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45-02
番茄病虫害化学防治法就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番茄生长中的病、虫、草害的方法。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会使病虫等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使其更加难以防治。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认真做到科学、安全、合理,是无公害番茄生产的技术关键。
1 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苗期病害有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沤根,侵染性病害主要为猝倒病。
1.1 沤根
沤根一般发生在幼苗前期,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导致湿度大而最终造成的苗期生理病害,若长时间沤根,幼苗会死亡。沤根的症状是根部不发新根,须根少,根尖发锈腐烂,地上部萎蔫,苗易拔起,底部叶片变黄。防治措施:应从育苗管理抓起,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播种后和小苗期控制好土温,防止土温偏低,经常通风,以降低苗床湿度,浇水以苗床不干不浇为原则,改善秧苗生态环境。
1.2 猝倒病
病因及病症:番茄猝倒病多发生在播种床或播种盘,常成片发生,会造成严重缺苗。若土壤内水分含量高,温度低于15 ℃,同时又没有充足的光照,则幼苗的生长状态较差。在空气湿度较大的阴雨、雪天,容易发生猝倒病,严重的会造成大面积死苗。发病初期幼苗茎近地面病部组织呈水浸状暗斑,很快变软、缢缩、腐烂,幼苗折倒。折倒的幼苗在短期内依然青绿,潮湿时病部密生白色绵絮状。为防治番茄猝倒病,苗床应建在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方,肥料需要充分腐熟,播种密度要合理。播种前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粉6~8 g/m2进行苗床消毒。猝倒病刚开始发病时,可用石灰粉1 kg、草木灰10 kg混匀撒施,或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药1次,连续喷2~3 d,均有良好效果[1-2]。
2 生产田主要病害的防治
2.1 早疫病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温室、大棚全年均可发生,以春播为重。该病直接危害茎叶果,还抑制植株生长和果实形成。春播时期较易发病,植株的茎杆和果实均易受害,而且发病后会影响番茄的生长与结果。症状:番茄发生早疫病会先危害植株下部的叶,再慢慢地发展到上部的叶子。叶片受害初期会出现深绿色、圆形边缘扩散状的病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扩大为更大的轮纹状,边缘处有淡绿或黄色的圆环,中间是规则轮纹状,病害严重时大的病斑会聚合为占据叶片更大面积的不规则病斑。若茎杆或植物柄部发病,则出现褐色的圆形大斑,且有圆形轮纹,发病部位容易折断。未成熟的果实发生病害,一般从花萼处开始,病斑的色度比叶片或茎杆发病时更深,发病部位下陷且同样具有圆形轮纹,发病后期果实会裂开,发病处坚硬,受害果实会提早变红。传播途径及病因:早疫病是真菌感染导致的番茄病害。病菌附着在病残体、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经过风、雨等外力作用转移到植株上,并通过植株的气孔等孔径透过表皮感染植株。在体内生成大量菌丝,之后形成孢子梗,最后形成分生孢子传播。该病多在5月发生,6月流行。防治方法:在病害初发时或预防情况下,真菌病害高发期出现早疫病时,使用霜贝尔750 mL/hm2+大蒜油225 mL/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均匀喷雾,每隔3~5 d喷1次,连喷2~3次,之后转为预防[3-4]。
2.2 晚疫病
晚疫病又称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晚疫病能够危害茎、叶和果实,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受害较重时植株茎杆会烂掉、植株发蔫、果子变色,严重影响产量。症状识别:病斑会最先出现在叶片的边缘,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向叶柄和茎部交叉处扩展,致使茎部变细并呈深褐色腐烂,严重时秧苗萎蔫或倒折。高湿时,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发病部位还有白色霉层。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呈绿褐色。茎杆的表皮处产生不规则形状的褐色病斑,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会出现白色霉层,植株萎蔫或由病部折断。传播途径及病因:晚疫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土表或种子表面越冬。一旦受害首先形成中心病株,大部分产生于大棚温室的低地或水分充足处。此外,病苗带菌也可在大棚温室内传播。条件允许情况下,中心病株会生产很多孢子囊与分生孢子,随风、水流等扩散,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感染,病害范围迅速扩大[5]。保护地日间温度约为24 ℃,湿度高于95%,晚上气温高于10 ℃,病菌在植物叶子上有水露的情况下极易繁殖、感染和发病。因此,保护地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