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
PAGE
PAGE 1
1、阮光禄焚车
《世说新语》
〖导读〗
一辆精美的马车,在熊熊烈火中的化为灰烬!火光中跳动更多的是世人的吝惜和不解。令人惊讶的不是马车的焚毁,而是焚烧这马车的竟是主人自己!而且焚烧的原因令人不解,就仅仅是因为有人不敢向他借车!这个世界上,又真正有几个人不爱惜美好的物品呢?然而,光禄大夫阮裕就是其中之一。
〖选文〗
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陈留(今属河南)人。后归隐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剡山,曾被征辟为金紫光禄大夫,辞不就。世人仍称其为阮光禄。 剡(shàn):古县名,今浙江嵊县。
〖译文〗
阮光禄在剡县时,曾经有(一辆)很好的车子,向他借车的人阮光禄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很想借(阮光禄的这辆好车)但不敢开口。事后,阮光禄听说了这件事,叹气道:“我有车子,而使别人不敢来借,还要它作什么用?”于是把车子烧了。
〖阅读欣赏〗
世上的人们恐怕少有人是不爱珍贵、美好的事物的。也正因此,这世俗的“珍贵”也引出了怎样的吝啬与多少的恩仇啊!小到物品,大到天下,人人都“爱”、都“想”占有它。试问又有几人能够超脱、能够旷达?一般人自不必说,就连名闻魏晋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在这方面也旷达不了。《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他“既富且贵”,但最可笑的是王戎家有好的李子,却因为惟恐他人得了这种好李的种子去,于是,他竟然在出售李子前先钻去李子的核,使其不能留作种子。对物的珍爱已经近乎卑劣的境地了!然而本文记录的光禄大夫阮裕之爱“好车”却是与他有着天壤之别。在世俗之人眼里,也许他是个十足的“傻瓜”,当有人不敢向他借车时反而扪心自责,最后付之一炬!然而,在阮裕看来,不助人之车是毫无价值的。
震撼世人的阮裕“焚车”之举,是向世俗的我们昭示,世俗追逐的私心私利是多么地可鄙可笑!其实,真正引燃起这把熊熊烈火,倒是那个不好意思开口借车的人,因为他有太多世俗的疑虑。而焚烧的又岂是一辆精美的马车?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借者( )无不皆( )给 意欲借而不敢言( )
阮后闻之( ) 遂焚之(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阮后闻之( ) 遂焚之( )
3.请说出“何以车为”是什么句式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4.如果说阮裕所焚烧的岂只是一辆精美的马车,那么,你认为他真正燃烧起的什么呢?
〖知识卡片〗
古代的官名与人的称谓
古人对人的称谓非常讲究,也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也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称书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爵位等等,也有几个合用来称呼对方的。其中如何称呼又由双方的亲疏关系、感情好恶、尊敬程度等而定。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而且也表示一种尊敬。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而对于武将,则可以称他们的军号,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之;又如孙策为“孙讨逆”,孙桓为“孙安东”等等。
2、广陵散绝
《世说新语》
〖导读〗
有了战国时侠客聂政的拼死刺韩,才有了千古名曲《广陵散》;有了嵇康的临刑索弹,才使《广陵散》名声大震;也正有了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的“演义”,又使《广陵散》编谱成了《笑傲江湖》之曲。一曲《广陵散》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不光是因为这首曲子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擅长音乐的嵇康赴难刑场,弹奏一曲《广陵散》,慷慨悲壮,哀恸人心,终成“千古绝唱”。在历史的袅袅余音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从容镇定、义无返顾的名士,正在屠刀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选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