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九 西学东渐
专题九 西学东渐 16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近代早期的欧洲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人对于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中西文化呈现双向交流的热络局面。 晚明前清时期,欧洲文化是通过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耶稣会士在遵循知识传教路线时所引入中国的大量欧洲世俗文化知识显然比宗教教义更吸引中国人。在天主教传播失败的同时,这些世俗知识却在中国留下相对明显的痕迹,然而同天主教类似,在本质上未能与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共鸣。 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东传的基本特点 据统计,从利玛窦来华到耶稣会解散的近200年间,在华耶稣会士共译著西书437种,纯宗教书籍251种,占总数的57%;地理地图、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等人文学科书籍55种,占总数的13%;自然科学书籍131种,占30%,包括数学、天文、生物、医学等。 西学知识只囿于宫廷和极个别士人,没能真正走入中国社会,更不要说被纳入科举跻身主流文化。 中国人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西学,主要是选择一些能够满足农业社会需求的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并不多。 一、天文、历法 晚清前清由在华耶稣会士撰写并在中国出版或供中国人使用的天文历法著作至少有50多种。 天文历法著作传播的特点: 1、传播范围窄、接触者少 2、这些著作中绝大多数是历算类(包括图、表、测量技术、实测结果、历狱的辩论之作),介绍天文仪器的不过4种左右。反映了中国官方在接受和运用西方天文学时有强烈的务实倾向。 一、天文、历法 (一)《崇祯历书》(1629-1634) 徐光启、李之藻、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 (二)《西洋新法历书》的刊行 汤若望在《崇祯历书》基础上进行删改、补充的结果。顺治年间刊行。 (三)《历象考成》的纂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编成。 二、西方数学的介绍和研究 (一)《几何原本》 利玛窦、徐光启、熊三拔、庞迪我 (二)对数和代数的引进 对数在天文学中有重要应用。穆尼阁《比例对数表》代数著作《借根方比例》 (三)《数理精蕴》的编撰 梅毂成、何国宗、方苞等人编辑完成的传教士数学译著。 三、天文仪器与机械技术的有限引进 1、制造天文仪器:主要是观测工具 2、技术不能推广的原因 据统计,17、18世纪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欧洲天文仪器技术有36种,机械技术计有23种,但这些技术有不少仅停留在书本描述阶段,没有用来制造实用装置和模型,推广到社会上的就更少了。 根本原因在于欧洲科技的传播方和接受方都没有足够的主动性,中方只要求对历法满意,传教士的主要目的则是取得中国官方的信任,当双方同时实现了各自目的后,就没有进一步追求和推广的必要了。 “西学中源”说 “西学中源”说反映出一种专制性文化欲维护其绝对权威的努力。 为有意识地贬低西学而维护中学,提倡者们通过搜罗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并加附会、臆断,建立起一套西学源出中国、中学流传西方的理论。 首倡者是明末遗民群体,最早表达者是熊明遇,他认为重黎子孙避乱西域时把天文历算学传入西域。 以王锡阐的论述最有影响。列举西洋历法是中国古已有之,结论是西人窃取中法的“法意”。“中学西窃说”。 “西学中源”说 清初梅文鼎在其《历学疑问》和《历学疑问补》中,力证“西学中源”说。其一,西方的天文仪器来源于古时周髀之学;其二,论证中法西传的途径和原因,既凭借《尚书·尧典》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宅四方”的传说推断出,东、南、北皆因地理气候条件的阻隔而使中国历法难以到达,惟有西方无碍,故和仲可以一路西行一路传授,并为西方杰出人士所接纳;其三,论证西法与“回回历”的亲缘关系。 康熙大加褒奖梅文鼎的理论,公布《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明确提出西历出自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逻辑导向是不必再钻研与吸收西学,更谈不上从深层次考虑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与发展。 四、西方地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一)利玛窦绘制的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 (二)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和《西方答问》 (三)南怀仁的《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 (四)康乾时期的全国大地测量与《皇舆全览图》 1709年至1718年,分阶段测量,1719年形成《皇舆全览图》,缺少哈密以西的新疆部分,直至乾隆时补全。 《大清一统舆图》完成,104幅。 五、西方火器和军事理论的传入 (一)“佛郎机”炮的使用和仿造 (二)“红夷大炮”的引进 荷兰、英国等国制造的大炮 (三)西方军事著作的译介 汤若望口述,焦勖笔录的《火攻挈要》 南怀仁《神威图说》 六、西方钟表与机械制造的传入 (一) 西方钟表制造术的引进 (二)《远西奇器图说录最》的编译(机械构造) 邓玉函口授,王徵译绘而成,是中国第一本力学与机械学专著,也是西方当时及古典的物理学、力学和机械学知识总汇。 七、西洋医药学的传入 (一)医学理论 古典生理解剖学知识:脑的位置和司记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