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

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 - 讲习所 - 三七养生 中医|三七|养生 - Powered by Discuz! wliefeng: 退出 | 短消息 | 会员 | 搜索 | 我的 | 控制面板 | 道具 | 帮助 三七养生 raquo; 讲习所 raquo; 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 取消高亮 #8249;#8249;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8250;#8250;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标题: 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 三七生 管理员 UID 2 精华 3 积分 2450 帖子 19067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4 来自 中国 状态 离线 #1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21 08: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关于分清寒热(医学答问) -- 作者: 太爱中医 -- 发布时间: 2004/06/14 01:11am 三七老师你说:“1、肾气丸其实就是滋阴的方子,坎卦二阴一阳,是以滋阴多而补阳少;(但老师你常常在帖子中想人推荐肾气丸,何解?这和阳常不足论是否矛盾?右归丸药房有卖,我已买到,是河南苑西出的。)治寒邪有四逆辈,不能用地黄之类。景岳右归丸可用,不知药房中是否常见,如果有可以试试。 2、口臭重者多阳明不降;(可否用丁香柿蒂或者旋复代赭汤降之?)口臭轻者有少阴不藏。(“少阴不藏”的意思是不是少阴有寒,又同时有虚阳上炎化臭?)少阴寒甚,口流清水,难以作臭,能臭者尚有火气在。” 3 能否请老师讲讲“湿热”的病机,这一点是我学中医的最大困惑,按理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按清热燥湿之法治疗,岂不是又伤阴又伤阳?“湿热”是否应该理解为“实湿虚热”而用利湿温阳之法?果如此,那龙胆泻肝汤岂不是古人误立?要知道,现在在外科疮疡,内科湿热下注之类中,用龙胆泻肝汤清热燥湿非常常见。而效果?4 素体阳虚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受阴邪而不容易感受阳邪?素体阳虚的病人一旦感受阳邪,怎么办?清热吗?岂不又伤阳?5 我认为辨证最关键的是分清寒热,只要寒热不搞错,其他表里,虚实,即便辩不准也不会出原则性错误,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哎,中医何其难!真正懂中医的人都是天才,绝非努力就能搞懂啊!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4/06/14 05:06pm 问的很好,果然是好学深思之人。 1、肾气丸乃补虚之方,于阴中求阳。虚者可用,邪实者不宜。并非所有人都用。 2、旋覆代赭可用。少阴不藏,或为阴虚不能摄阳,或为阴盛格阳,病因不同,治法亦异。 3、首先,湿热为六气之二相杂,长夏多湿热,并非没有湿热病。湿热所伤多痢疾里急后重之类,主以白头翁汤之属。至于寒凝导致的热郁化湿,则为标象,从治病求本的原则出发,当散其寒凝,略清郁热,如桂枝茯苓丸的配合,如肾气丸、乌梅丸等方中之化湿之品,只是并非主要矛盾,用不着成群结队的清热利湿而已。古人妄立之方其实不在少数,但也非全无根据,只是适应面不广,与经方的疗效不可同日而语。错误的关键在于后人妄用,才会导致前时龙胆泻肝丸成为肾阳杀手的悲剧。至于当今所谓的中医见百病皆称湿热,自然与温病学说的横行泛滥有关。至于其疗效及预后如何,明眼人自当有所见,不必问人。 4、阴虚者自然易伤阴,阳虚者自然易伤阳。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一般来说,病必然发于虚处,此乃规律。同是太阳经中风,而有桂枝加桂加芍药之不同,此阴阳虚实不同之应也。治病首先要分清邪正,如革命之首先必须分清敌友。如果正邪不分,就难免经常释邪攻正为虎作伥了。所以,不可见阳即称邪,是邪是正,须仔细辨清,不可孟浪下手也。 5、其实寒热也只是阴阳的表象,有些并不表现为寒热的疾病,同样需要分清阴阳,所以八纲首先要辨的还是阴阳。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