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 第四节 变性疾病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青少年,在冬春季节可形成流行,故称为流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颅内压升高和脑膜刺激症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染色阴性菌,产生内毒素,可引起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出血、坏死。 脑膜炎双球菌 1 鼻咽部淋巴组织 3 入血流繁殖 淋巴管 嗅神经 败血症 2 脑膜炎 脉络丛 室管膜 2、传染途径: 呼吸道传染,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的鼻咽部,借助飞沫呼吸道传染,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多数仅引起局部炎症,部分抵抗低下者,细菌由粘膜侵入血流,并繁殖,到达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 3、发病机制: (1)普通性脑膜炎分为三期 a、上吸吸道感染期,细菌在鼻咽部粘膜繁殖,引起局部卡他性炎。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患者有发热、咽痛和分泌物增多,此期1~2d。 b、败血症期:细菌入血繁殖并产生败血症,70%病人皮肤粘膜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此是小血管被细菌栓塞,以及毒素对血管壁损伤,造成坏死和出血,此处刮片80%可找到细菌。 c、脑脊髓膜炎期,病原体侵犯脑膜,引起脑脊膜化脓 性炎。 (2)暴发型脑膜炎 主要为败血症,而脑膜炎轻微由内毒素大量入血,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造成病人死亡。 二、病理变化 1、肉眼观:脑脊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黄色浓液覆盖脑沟、脑回,使外观模糊,脓性渗出物少处软脑膜混浊。脓性渗出物可累及颅底神经。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可扩张。 2、镜下:蛛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充满大量中性白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纤维素。脑实质一般无明显改变,脑膜和脑室附近脑组织小血管周围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严重者动、静血管壁受累,可发生脉管炎和血栓形成导致脑出血性梗死。 三、临床病理联系: 1、全身症状:发热 2、颅内压升高症: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可见前囱饱满。此为蛛网膜下腔渗出物,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如有脑水肿,症状更明显。 3、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屈髋伸膝试验阳性(Kopnig氏症),角弓反张,此为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蛛网膜、软脑膜及软脊膜,使神经根通过椎间孔受压所致。 4、颅神经麻痹,III—VI 5、脑脊液混、脓样。 四、结局和并发症 1、及时治疗,大多数可痉愈。 2、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或有后遗症 (1)脑积水:脑膜粘连 (2)颅神经麻痹:耳聋、斜视、面神经麻痹 (3)脑缺乏、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 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同时有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称为华弗综合征。 患者脑膜病变轻微或无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为败血症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和DIC。 病情凶险,一般在24小时内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在夏季流行,由蚊子作为媒介。10岁以下儿童多见,本病为脑实质变质性炎,表现为高热、嗜睡、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乙脑病毒属有膜病毒科,虫媒病毒乙组,小20面体RNA,有囊膜。在自然界存在于动物—蚊—动物循环中,家畜为中间宿主,蚊子为贮存宿主。 2、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吸血时,病毒可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内皮细胞中繁殖,后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繁殖,侵入血流引起短暂病毒血症,由于机体具备免疫反应和血脑屏障,一般不会进入脑组织。如抵抗力低下或血脑屏障不健全,可侵入神经系统。 3、发病机制,受染细胞有膜抗原,机体产生对病毒的体液免疫,与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靶细胞,引起渗出,细胞免疫,致敏淋巴细胞与膜抗原结合,释放淋巴因子,导致细胞损伤。 二、病变 病变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延髓、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1、肉眼观:脑膜充血,脑水肿、脑回宽、脑沟狭,切面可见皮质深层,基底核、视丘等部位有粟粒大小软化灶,境界清楚分布弥漫。 2、镜下: (1)血管变化和炎症细胞 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并可见淋巴细胞套,在坏死神经元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不多。 血 管 淋 巴 细 胞 套 * *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