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诵读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诵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诵读教学设计 ??????????????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2、通过诵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这首诗明白如画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感受经典??? ???? 1、 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诵读了哪些内容?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 2、学生背。(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 ?3、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 二、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师边激情吟诵边)出示古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杜甫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3、学生交流 ?4、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   ?? ?5、(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地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三、自读古诗 ???? 1、师配乐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你也来吟诵,注意(出示课件)生自由练习 ???? 3、谁愿意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请你来。还有谁想来? ?我们一起吟诵可以看课本,也可以看着大屏幕。齐读。 ?四、了解古诗大意 ???? 1、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结合注释和老师介绍的背景自己来学习学习,有信心学会吗?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上问号。 ???? 2、生自学 ???? 3、有不懂的地方吗?(生相互解答,师随机引导) ???? 4、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 5、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诗圣杜甫的诗弄懂了,你们真了不起! ?6、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你懂了吗? ?五、深究古诗 ???? 1、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 2、什么意思?(欢喜地近乎疯狂) ???? 3、再读这个词。 ?4、诗中的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呢? ?预设: ????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生:诗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到流眼泪 ???? 师:高兴到流眼泪,这是喜极而泣,乐极——生悲,这是喜悦的泪水、激动的泪水、爱国的泪水。把你的这种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 收蓟北这个消息来的怎样?(快)从那个字可以看出?再读这句话。 ????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生:胡乱地把书一卷就不管了,这不是杜甫这位诗圣的风格,他的风格应该是看完后把书卷好,整齐地放回原处,而他却这样做,那是因为太喜悦了。 ?是啊,对于杜甫这样爱书如命的伟大诗人来说,胡乱地把书一卷,一放,确实不是他的风格,不是因为它不爱惜书,而是顾不上了,他这真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不知——所措,喜若狂 ?把这种理解再送到文字中,读。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生:唱歌、喝酒, ?师:放和纵看出诗人的喜欲狂,诗人这时已是52岁了,这个年龄,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而他却这样做了,这真是得意——忘形!当事人想到能在鸟语花香和妻子、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诗人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 再读这句话。 ????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险,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怎样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你怎么理解? ???? 急于想回家,这就是归心——似箭,喜若狂,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 小结:通过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