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专业:资源与环境 主讲: 许文耀 E-mail:xuwenyao@126.com 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寄主的抗病性 第二节 侵染过程 第三节 病害循环 第四节 病害流行 哪些生物会成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寄生性 致病机理 夺取寄主的营养与水分 对寄主造成机械损伤 分泌致病物质破坏或干扰寄主 三、寄主 植物的抗病性 形态 物理抗性 机能 被/主动抗性因素 组织结构 天然抗菌物质 抗病机制 溢泌物 酶类 被动抗性因素 酶抑制物 化学抗性 含糖量 过敏性坏死反应 植物保卫素 主动抗病因素 解毒素物质 一、侵入前期 侵染部位直接接触 向侵入部位 运动 寄主 产生侵入结构 1接触前 营养体 风 病原物 休眠体 水 繁殖体 介体 其他 刺激 诱发大量积聚 休眠体萌发 2.接触 趋触性 寄主体表结构 物理学识别 趋水性 气孔分泌的水滴 叶面水膜 运动 趋电性 电流强度 抑制 生化识别 寄主外渗物 孢子萌发 促进 二、侵入期 侵入寄主 建立寄生关系 如何侵入 侵入方式 从何侵入 侵染途径 需要多久 侵入时间 多少菌体 侵染剂量 受何影响 外界因素 侵入方式 菌物产生侵染钉直接侵入、孔口侵入 主动侵入 线虫、寄生植物直接穿(透)刺; 细菌随水滴或水膜从孔口侵入; 被动侵入 病毒寄主细胞仍存活的微伤口 侵入时间 汁液传播的植物病毒和病原细菌,一旦与寄主的适当部位接触即可侵入。 昆虫传染的病毒,侵入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因病毒的性质而不同。几 min~几 h 病原菌物孢子侵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一般几 h,很少超过24 h。 侵染剂量 病原物种类 寄主种类 品种抗性 侵入部位 三、潜育期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位置 在细胞间隙生长,吸器从细胞内吸收营养和水分 在细胞内寄生,植物病毒、细菌、部分菌物 在细胞间和细胞内同时生长。 方式 主动扩展:菌物菌丝从侵染点向四周的细胞扩展 被动扩展:依靠寄主的细胞分裂(小麦黑穗病菌)、细胞质的外流、输导组织扩展(病毒和细菌、枯萎型菌物) 转移扩展: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转移(病毒和细菌) 潜育期长短 多数7-10 d 水稻白叶枯病3 d 麦类散黑穗病0.5 y 有些木本植物的病毒病 2~5 y 扩展类型 全株或局部 温度 发育适宜温度 寄主抗性 病原物致病机制 四、发病期 病部死亡 出现症状 植物生长季节结束 病原物扩大为害、产生大量繁殖体的时期 初期症状 典型症状 病部不断扩展 菌物性病害往往在病部产生孢子等子实体,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繁殖体可成为下一次侵染的来源 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细菌:种子、块根、块茎,土壤,病株残体,昆虫或其它植物 ;有些可结成细菌团在土壤中较长期存活。 病毒、菌原体:活介体生物、其它植物寄主、繁殖材料。 线虫:卵、幼虫或成虫、胞囊在土壤中或植物组织内外。 土壤(植物体外最主要场所): 在土壤中休眠、 在土壤中腐生。 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在土壤有机质中繁殖,如丝核菌、镰孢霉菌。 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中存活,一但病株残体解体后,存活不长,大部分真菌、细菌。 土壤中存活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温、气、湿 化学因素,pH、矿物元素浓度 生物因素,微生物、其他植物的化感物质 二、病原物的传播 越冬越夏场 寄主植物 主动传播:本身的活动引起弹射、蔓延 自然因素风、雨水、生物介体的作用最大 人为因素 繁育材料的调运、农作和农械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后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后病原物产生繁殖体传播引起的侵染。 作用: 初侵染是引起某种植物植株最初的感染;有些病害仅有初侵染,如麦类黑穗病、梨树锈病。 再侵染使得病害在作物生长季节中扩展蔓延。 再侵染的决定因素: 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梨锈病菌有4种孢子,仅担孢子可侵染梨树。因此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 潜育期长再侵染次数少,甚至无再侵染;如黑粉病菌。潜育期短,再侵染可以重复发生;如许多叶斑病。 温、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缩短潜育期增加再侵染次数。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的计量 发病率: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病害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罹病面积(如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 二、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 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病害的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 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病原物的传播体往往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Y_T 1939-2024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重组C因子法.docx VIP
- (正式版)B 5908-2005 石油储罐阻火器.docx VIP
- 妇幼保健服务转介流程及实施.docx VIP
- [学前教育学试卷.doc VIP
-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五项检测登记本.doc VIP
- 青少年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任务书.docx VIP
- 53425计算机科学概论原书dale.pptx VIP
- 专题05 修辞与描写和说明方法-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提升(部编).docx VIP
- 医疗考试结构化面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社会学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