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安徽重庆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四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ppt

2014版安徽重庆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四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版安徽重庆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四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相关内容。 1 甲ttGG产生的花粉为tG,在EMS的诱变下,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tg,再由单倍体tg获得可育的丙 非抗糯性ttgg ,需要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这个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 2 甲ttGG通过诱变产生乙TtGG,乙和丙ttgg杂交,可以获得TtGg和ttGg,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抗性非糯性TtGg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其比例为3/16。 3 采用自交法,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出现性状分离。F2中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有可能为TTgg,其自交结果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出现性状分离且抗性糯性∶非抗糯性 3∶1,则为杂合子Ttgg。 4 转基因技术的第一步是获取目的基因,可以从其他生物直接获取抗虫基因,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拼接到运载体质粒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农杆菌转化法中是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 ,然后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受体细胞玉米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抗虫植株,最后鉴定和筛选。 答案: 1 单倍体 2 抗性非糯性 3/16 3 非抗糯性 P 抗性糯性 Ttgg F1 ttgg 非抗糯性 Ttgg 抗性糯性 tg Ttgg 抗性糯性 TTgg 抗性糯性 Tg tg Tg    雌配子 雄配子    抗性糯性∶非抗糯性 3∶1 4 抗虫基因 或目的基因  Ti质粒 DNA连接酶 【总结提升】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比较及应用 1 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比较: 高度不育 可育 奇数倍体不育 可育性 植株弱小, 生长发育快 植株茎秆粗壮,营养物质 含量增加,生长发育延迟 植株 特点 配子 受精卵或合子 发育 起点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人工 诱导 单性生殖的结果 外界环境条件剧变 自然 成因 单倍体 多倍体 项目 2 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应用。 ①多倍体育种方法: ②单倍体育种方法: 热点考向 3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典例3】 2013·嘉兴模拟 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 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 。 2 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种群内的 发生改变。 3 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400 36 168 196 个 体 数 aaTT AaTT AATT 基 因 型 乙 100 2 8 9 3 12 20 4 22 20 个 体 数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基 因 型 甲 ①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 。 ②甲种群的基因A的频率为 。 ③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个。 【解题探究】 1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和联系: ③    不一定产生④ , ⑤ 产生一定存在 ⑥ 联系 种群间基因频率改变 种群间出现生殖隔离 变化后的生物 与原生物的关系 ②   改变 ①    出现 标志 生物进化 物种形成 项目 提示:①生殖隔离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进化 ④新物种 ⑤新物种 ⑥进化 2 计算基因频率的解题思路。 ①对于自由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条件有 、 、 、_____ _______、 。 ②对于自交后代基因频率的计算,一般先写出 ,再计算。 提示:①种群足够大 个体间随机交配 没有突变 没有迁入、迁出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②遗传图解 【解析】 1 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 2 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 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甲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 20×2+22+20×2+12+9×2+8 /200 ×100% 70%。乙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 400×2×104× 10-5 80个。 答案: 1 地雀A和B 地雀A、B与C 2 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 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