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4-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docVIP

辽宁省2004-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2004-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辽宁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2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耒数峰清瘦出云来清瘦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年(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结合文段作答。“正见空江明月来”,只有苍茫的江水和明月伴我,孤独。“夜涤江月弄清辉”用拟人手法写江月的皎洁;“水上人歌月下归”,月亮引领人回家,思乡情切。要具体答出景象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解析】思乡之情,通过“水上人歌月下归”“轻舟短楫去如飞”可以看出,想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作者将思乡之情层层渲染。先是钟声、再是孤独的月亮、还有水上人的歌声,从而寓情于景,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20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2007辽宁卷)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006辽宁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16.

文档评论(0)

bguarf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