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 三 一、选择题 1. 2015·上海六校联考 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 B.冲动会达到脑部 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 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解析】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 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或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 C项中,含有突触小泡一端是突触前膜,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后膜传递,而不能反向传递。 【答案】 C 3. 2012·海南高考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析】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答案】 A 4. 2013·海南高考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 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且只能通过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到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答案】 B 5.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 或其他刺激 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解析】 神经元受刺激后,由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机械刺激 或其他刺激 向电信号的转变,然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答案】 B 6. 2011·海南高考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 D 7. 2015·贵阳高二期末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 B 8.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的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由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Ⅰ为突触后膜,Ⅱ为突触前膜,继而判断出e为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由于反射弧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单向的;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可以收缩;c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的传递速度远远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突触后膜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变化,突触前膜上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变化。 【答案】 A 9. 2015·郑州高二检测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A.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神经冲动在②和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