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章社会态度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知识要点: 掌握:1、态度的概念、态度的构成 2、态度的形成与改度、认知不协调理论、 平衡理论 熟悉:1、态度的功能、2、霍夫兰的信息理论 3、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了解:态度的特点、分类、影响态度形成的方面、和谐理论、态度的测量 重点难点: 重点:态度的构成、态度的形成与改度、平衡理论 难点:态度的功能、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二、态度的构成 霍夫兰和卢森堡提出“三要素说”,认为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要素构成。 认知(cognition)、行为(behavior)、情感(affection) 1、认知—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包括对象的事实、评价等。 2、情感—在认知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 3、行为—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 态度与价值观态度与行为、有什么样的联系?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务与抉择的标准。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 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但态度与行为未必一致。通常受到社会规范、个人动机、情境压力和价值的影响。 三、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调适性作用 2、自我防卫作用 3、价值表现作用 4、认识作用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 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无法直接测量,一般采用间接法。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生理反应测量法等。 量表测量法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肯定或否定)和态度强度(反应程度)两个属性。 投射法的基本假设是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 生理反应测量法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生理特征上。  ? 第四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形成与改变三阶段理论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与改变需要经过服从、认同和内化三阶段。 ( 1 )服从/依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在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 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情绪成分。 ( 2 )认同/同化: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 ( 3 )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做出是非判断。 二、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2、家庭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团体的影响 (二)个体的学习 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 2、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 3、模仿与观察学习 劝说宣传法 劝说可以改变态度,有效性取决于“谁”对“谁”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 三、态度变化理论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二)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在揭示态度改变的规律时,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在态度上的相互影响。 有联系的两个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单元,单元内的两个对象,由于类似、接近等而结成的关系叫做单元关系。 人在与对象发生心理上的联系时,都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评价和情感,他把这叫作感情关系。 单元关系和感情关系相联系,就形成了特定的模式和结构。 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则是平衡结构;为负,则为不平衡结构。 第五节 偏见 一、概念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二、产生原因 1、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2、社会化过程中文化历史因素和学习 3、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 三、偏见产生的结果 1、自我实现预言(罗森塔尔效应) 2、性别角色 3、疏离 四、偏见的消除 1、消除刻板印象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3、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4、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 *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社会态度的定义及特性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态度的特征 1、社会性 2、内在性 3、对象性 4、稳定性 5、动力性  ? 三、态度改变 (一)概念 态度改变是指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二)态度转变的方法: 1、劝说宣传法(霍夫兰的信息理论) 2、角色扮演法 3、团体影响法 4、活动参与 霍夫兰等人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认为态度转变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接收者、情境。 (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传递者的吸引力。 (二)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畏惧情绪的唤起、新颖与重复、一面性或两面性论述。 (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 (四)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重复、预先警告 、分心 (二)、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的产生:当个体发现有两个认知彼此不能调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