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展望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doc

展望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 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需通过电线的连接,可以将电力传送给电动汽车给电池充电,这叫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试想一想,未来只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埋设有无线充电设备的停车场与路旁停车位上,打开车上充电开关,电动汽车就能自动完成充电,看不到一排排充电桩,也不需要从车上拉扯下粘着灰尘的充电电缆,该是什么情景~电动公交车还可以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无线充电,公交汽车的电动化真正到了理想极致的状态。上面描述的无线充电情景不是科幻,其技术正在快速进展中。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手机、电脑等小功率设备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也只是时间问题。 无线充电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微波传输式三种。 电磁感应式的工作原理类似一个分离的空心变压器,就好像把变压器的原绕组埋设在地面下,将副绕组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从而实现电力的传输。电磁感应式目前的优点是能实现较大的传输功率,能达到几百千瓦,传输效率可以达到90%;它的缺点是供电端与受电端的距离有限,目前最大约为100mm。 电磁共振式的充电是利用电磁共振原理,电源发射端通过振荡器产生某种频率的高频振荡电流,在发射线圈周围形成振荡磁场。当电动汽车进入该磁场范围,具有相同自振频率的汽车接受端的线圈产生电磁共振,产生最强的振荡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电磁共振式的能量传输只在系统内进行,对系统外的物体不会产生影响,具有很高的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可以达到数米。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驾驶充电”概念,汽车在道路上一边行驶一边自动充电。该系统的原理是将一系列线圈埋入道路路面下,在汽车底盘装上感应线圈,当电动汽车驶过道路时,地下线圈与车上线圈产生电磁共振,实现电力输送。据报道,这种无线充电方式效率可以达到97%。电磁共振式更能应对发射端与接受端的位置偏差,这很适合给运动中汽车充电,因此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美国Witricjt公司开发的电磁共振式系统输出功率为3.3kW,传输距离为200mm下综合效率达到90%。 微波传输式与矿石收音机原理相似,通过天线接收微波,再将微波转换为电流,最有可能实现远距离电力传送。2009年三菱重工开发出微波充电系统,传输功率1kW,但传输效率仅为38%,离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相比之下,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更具有商业化的可能性。电磁共振式在技术上更具优势。 无线充电真正投入使用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所产生的电池辐射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与评估,需要开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实用化产品,开展实际应用试验,这些都需投入力量开展研发工作。我国也已经开始了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期待不久可以听到进展的好消息。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