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洛城中都似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洛城中都似家.doc

满洛城中都似家   当代环境美学的第一使命,是要确立环境作为“家”的概念。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分为三个层次:宜居、利居、乐居。[1]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从追求“乐居”的理想环境而言,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发展至宋代亦可谓至其极,宋初理学家周敦颐标举“寻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开一代圣贤气象,加之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和文官政治体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环境美学在宋代发展为一代高峰。邵雍三十年构建其“安乐窝”,安其身心,乐其居所,正是宋代理学家追求乐居理想的现实生活反映。   邵雍(1011-1077),字尧夫,为“北宋理学五子”之一,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书》及诗集《击壤集》。《击壤集》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理学诗集,收集一生所作三千余首诗,其诗平实坦易,在理学家中首屈一指。因其多用诗歌形式表达理学思想,故被人讥称为“押韵语录”,历来褒贬不一。其诗特色鲜明、自成一体,被称为康节体、击壤体,“击壤派”成为我国古代理学诗派最重要的支流,历宋、明数百年之久。本文拟从其诗歌分析邵雍的诗学精神和居住理想。   一、击壤之乐   “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邵雍将诗集名之为“击壤”,是取“帝尧之世,击壤而歌”之意。击壤是一项古老的投掷游艺,相传远在帝尧时代已经流行。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壤夫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夫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尧夫”之名正是取尧夫击壤之意。如其诗言:“闲人歌咏自怡悦,不管朝廷不采诗”[3]“人间好景皆输眼,世上闲愁不展眉。生长太平无事日,又还身老太平时。”[4]“牡丹谢后紫樱熟,芍药开时班笋生。林下一般闲富贵,何尝更肯让公卿。”[5]《击壤集》反映出北宋承平之世,邵雍闲居乐处,安定自在的生活状态。   宋仁宗皇?元年(1049)邵雍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七年(1062),在西京留守王拱辰等众多朋友的资助下,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建其新居,邵雍为其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击壤集》中闲、乐等字眼随处可见,并有大量直接以安乐窝为题的诗歌,《安乐窝中吟》十三首,反复歌吟自己的居所,乐此不疲,这在古代文学家中,较为少见:   “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满天下士情能接,遍洛阳园身可游。……”   “安乐窝中事事无,唯存一卷伏羲书。倦时就枕不必睡,?后携筇任所趋。……”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休。已曾得手春深日,更欲放怀年老头。……”   “安乐窝中春梦回,略无尘事可装怀。轻风一霎座中过,远乐数声天外来。……”[6]   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对于安乐窝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之情,以及“遍洛阳园身可游”的城市生活的审美愉悦感,体现着相当新颖的对于城市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观念。在他的诗歌中,邵雍不避重复地吟唱着“满洛城中都似家”的自在与喜乐,如“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7]、“尧夫自处道如何,满洛阳城都似家。”[8]对于诗人而言,整个城市处处皆有家的感觉,除了对四时风物的咏言,诗中也处处记载着邵雍和家人、臣相、官员、士人、及平民亲密融洽和谐的关系。   宋代笔记马永卿《懒真子》卷三记述:洛中邵康节先生所居,谓之安乐窝。以春秋天色温凉之时乘安车,驾黄牛,出游于诸王公家,其来,各置安乐窝一所。先生将至其家,无老少妇女良贱成迓于门,争前问劳。凡其家妇姑妯娌婢妾有争竞,经时不决者,自陈于前。先生逐一为分别之,人人皆得其欢心。于是酒肴竞进,餍饫数日。复游一家,月余乃归。此可想见洛中土风之美。[9] 至“康节先公没,乡人挽诗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10]两相对比,可想见邵雍在洛阳城中受人欢迎之盛。   邵雍对城市生活的享受,是似陶渊明视城市为樊笼的人所难以理解的,即便洒脱如李白,也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可见,城市生活对士人而言总是陌生和异化的存在,并非久留之地,而在邵雍看来,洛阳的生活则是亲切的,具有家园之感的。   邵雍的安乐窝居,虽乐于四时,安于四方,而其本则在其经道之乐,悟道之乐。   二、经道之乐   击壤之乐源于经道之乐。朱熹谓“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其花草便是诗。”[11]《皇极经世》和《击壤集》可谓邵雍之学的两翼。击壤诗多以清风明月,花草庭园为表现对象,如果说《击壤集》是花草,则其根在于《皇极经世》,《皇极经世》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万物之源,天人之际,兴废之变,是邵雍为学之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