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社会“礼治”与“法治”的合流及其利弊.doc
论中国古代社会“礼治”与“法治”的合流及其利弊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所崇尚的“礼治”与法家所推崇的“法治”因其倡导的“亲疏”与“平等”理念的矛盾而始终处在互相抗衡的状态,秦朝推崇“苛法”而“焚书坑儒”,汉代则废除“苛法”而“独尊儒术”,而从汉武帝时期,“礼”与“法”逐渐合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礼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绝对控制“法”,而此时的“法”与传统的法家之“法”已相去甚远。我们不愿再见秦时的“苛法”,但后来的“礼法”亦非今人所欲。对儒家伦理的提倡需要慎而又慎地去粗取精,万不可盲目推崇。 关键词:礼治;法治;儒家;法家;礼法合流 中图分类号: D0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座机电话号码(2013)0座机电话号码 在去年的“小悦悦”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国人心灵冷漠的一面,而这种冷漠被很多学者解读为“仁爱”之心的缺乏,因此当代许多学者都认为我国古代儒家所推行的“仁”“孝”等观念,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笔者认为,儒家的“仁爱”并不一定就是那一帖对症的药,当我们研究儒家“礼治”思想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它所提倡的理论或纲领,更应该全面分析它的来龙去脉、它在推行自己的理念时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对当时的社会起了怎样的影响,这些也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的。 一、“礼治”与“法治”的由来 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实际上是对上古时代就已存在的“礼、乐”加以损益,改变了“礼、乐”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周朝所提倡的“礼”和“乐”,其实就是以血缘和地位上的远近亲疏将人分为若干等级,同时又以共同的血缘为联系以声律为形式将不同等级的人结合成统一群体,这就是《乐记》所说的:“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但由于分封制的推行使得王室所直接控制的土地和人民逐渐减少,周朝很快衰败了,反而需要对财势雄厚的诸侯曲意逢迎,周朝时所建立的“等级制度”形同虚设,此谓“礼崩”;同时,音乐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又使得春秋时的音乐节奏变得更加复杂而少平和庄严,失去了“合同”的作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 春秋末期,孔子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思考和对“礼乐”的反思,提出恢复周礼,认为只有改变现在“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1]32的现状,才能重建社会政治伦理秩序,战争才会停止。这就是“以礼治国”的“礼治”方针。 法家的源头可追溯至春秋前期的管仲变法、子产“铸刑书”和邓析(名家先驱)造“竹刑”,比孔子诞生还早一个多世纪,但按照章太炎先生“著书定律为法家”的说法,法家的真正开山鼻祖应为李悝,比孔子晚一百年左右。李悝最突出的事迹,就是在整理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新颁布的成文法的基础上,编撰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成为秦汉以来封建立法的滥觞。商鞅借鉴了《法经》几乎所有条目,略添一二,改称《秦律》,律法的完备,帮助秦国迅速腾飞[2]37。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法家和儒家都是当时“四大显学”之一,但儒家学说因为与争霸的时代主题不符而未被广泛采纳,法家却因为其集权争霸的精神内涵受到推崇。商鞅曾三见秦孝公,以“帝道”“王道”言之则不用,第三次言之以“霸道”才终为所用,可见法家对时势的迎合[3]。值得注意的是,商鞅变法之前,曾与甘龙、杜挚有一段辩论,他说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4]“三代不同礼而亡,五霸不同法而霸”“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说明了他对“礼治”的看法――法家是名符其实的变革家,而周礼则是他们急需变革的对象。 二、“礼”与“法”的抗衡与合流 (一)礼与法的交锋 儒家思想以伦常为中心,“礼治”强调的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而法家“法治”则强调“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一以度量断之”[5]355。于是“礼治”与“法治”的交锋,便集中在“承认差别与否”这一点上。 在秦始皇时代,淳于越所提出的不合时宜的“废除中央集权制,恢复西周封建制”的建议让法家抓住了口实,使儒家遭受了“焚书坑儒”的劫难。而秦王朝夭折之后,汉初的统治者则将秦亡的教训归结于暴政,严苛的法制成为“罪魁祸首”。刘邦率起义军攻入关中后,首先宣布废除秦的苛法,“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1]50。汉初时虽然并未明确以何种学说治国,但在“礼”与“法”的抗衡中,法家的尊贵地位不再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礼治”与“法治”合流的起点 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思想家荀子最早开始吸收法家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对民众要实行礼乐教化,不仅仅要依靠启发民众的道德自觉,还要以社会行为规范的“礼”来约束民众。他所谓的礼,具有法的成分,故他经常礼法连用,礼法不分。与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T 1319-2020 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罐车加注作业技术要求.pdf VIP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成本会计》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024)鲁教版(五四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切削液 如何实现环保化.pdf VIP
- [油脂油品标准]SHT 0229-1992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pdf VIP
- 2025龙江森工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一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1-4).doc VIP
-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卷 (含答案).pdf VIP
- 初级社工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重点)题库300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