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樟柯:直面现实,立足故乡.doc
贾樟柯:直面现实,立足故乡
2013年底,贾樟柯经历了其电影生涯中的又一次“起伏”。早前已通过审查的《天注定》上映忽然被搁置,不过另一个好消息或许能冲淡些他的无奈:由他执导并担任摄影的纪录片《无用》时隔6年后得以公映,在全国17个城市和观众见面。《天注定》的“命运”让人想起宁浩的《无人区》,但既然《无人区》后来也“松了绑”,有应对此类情况“经验”的贾樟柯就显得更乐观和淡然了,“现在还在沟通当中,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机会上映。”他还对媒体强调道:“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前如果说你有问题,那基本就没机会了;现在沟通渠道一直没有关闭,一直在对话当中,这是一种进步。”
举起“现实主义”的旗帜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被视为中国第六代导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据说当年考大学他原本是想考美术院系的,没想到有天在家乡的电影院看到陈凯歌的《黄土地》,竟萌生了做导演的愿望,于是就真的转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3次,才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电影学院学习。
追溯贾樟柯从出道至今的作品,你会发现“现实主义”这个旗帜鲜明的特征。可以说,贾樟柯的电影创作,深深根植于当代中国近20年的社会现实中。1995年,他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57分钟)荣获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片子在今天看来未免粗糙和不成熟,但日常的叙事手法和社会真实展现出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延续到他后来拍摄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贾樟柯是山西汾阳人,他善于在故乡的现实背景下描摹电影中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突出表现边缘个体在急速变化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他的电影叙事不急不躁,却有种动人的张力。2010年,《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结集出版。贾樟柯在序文《我的边城,我的国》中谈起3部影片的创作历程坦言道:“这三部曲的确是我不满现实的结果。汾阳,躲在吕梁山里的我的边城,那里的日日夜夜,无数难忘的人和事儿,让我落笔下去变成了电影。这电影又是我的国,里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世界。”贾樟柯认为,电影是一面镜子,它能把人最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我愿意直面真实,尽管真实中包含着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甚至龌龊。我愿意静静凝视,我们甚至不像侯孝贤那样,在凝视过后将摄影机摇起,让远处的青山绿水化解内心的悲哀。我们有力量看下去,因为——我不回避。”
2006年,贾樟柯创作的《三峡好人》再次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意涵打动了众多影迷,并荣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三峡好人》以三峡工程移民和拆迁为背景,以现实结合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小人物的故事。通过男主角韩三明来三峡寻妻,以及女主角沈红来三峡寻夫的历程,形成两卷平行又交错的图景,从中不仅呈现了移民拆迁中三峡的人文和自然风貌,也反映出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深层问题。其后的电影《二十四城记》则将镜头对准国营工厂的变迁和工人的命运。通过三代厂花的故事和5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座国营工厂的断代史。
除了拍摄故事长片,贾樟柯这些年也陆续操刀了几部纪录片《东》《无用》《海上传奇》《语路》。其中,以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马可为中心人物的《无用》,获得包括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12届米兰国际纪录片电影节Fnac影片大奖等多个国际奖项。米兰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委称,《无用》以有力而富有诗意的深度影像,自觉而具有原创性的电影语言,呈现出当代中国崛起的事实及崛起时刻复杂而生动的现实状况。
体制内外,商业与否
说起第六代导演,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他们起初大多选择了一条体制外的路线,“独立电影”这个词和他们紧密相连。虽然比张元、王小帅、吴文光、娄烨等第六代导演“出道”晚,但贾樟柯因为其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也被列入第六代导演的队伍中。他曾在《贾樟柯: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一文中自述:“当时只有国营的16个制片厂才有财力、有权利去拍电影,其余都被视为‘非法’。跟那个时候离开国家单位下海做生意的人一样,那些离开体制、独立制作电影的导演,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觉的意识,就是我们个人要争取表达的权利。”作为一位曾经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中国导演,贾樟柯早年的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等都没有通过正式的渠道和观众见面,反倒是“墙内开花墙外红”,在国外获得不少奖项。直到2003年底2004年初,大部分第六代导演被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宣布解禁,这其中也包括贾樟柯。2004年,贾樟柯的作品《世界》添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以“主流电影”的面目进入一系列常规拍摄和宣传程序,贾樟柯就此摘下“地下导演”标签,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全新开始。
解禁之后的贾樟柯,常常被媒体问到关于商业和艺术如何平衡的问题,而第六代导演普遍被贴上的标签是“叫好不叫座”,换句话说就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