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跳虫—土壤污染的晴雨表.doc
跳虫—土壤污染的晴雨表 土壤中的跳虫,是土壤污染监测的明星生物。跳虫的群落、个体以及分子毒理等生物学指标,均能真实而又直观地反映土壤的健康状况,为土壤污染诊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细菌和病毒入侵人体后,人就有可能会生病。同样道理,在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杀虫剂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土壤也会“生病”。“生病”的土壤生产出来的粮食,自然也是不健康的。据报道,我国中、重度污染的耕地已达5000万亩之多。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已空前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人生病了可以就医,土壤“生病”了,该怎么诊断?有人说,用仪器去测量一下就可知道土壤里有哪些有害物质,含量多少,是什么存在状态。当然,这是以往最常用的方法,不过它只能告诉我们一个个抽象的数字,我们仍不知道这些有害物质对生物的具体危害是什么。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这种简单的物理化学测定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有没有更好的诊断方法呢? 土壤中除了作为基本组分的无机物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土壤生物,它们在土壤中繁衍生息。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土壤如果“生病”了,土壤生物作为最直接的接触者,它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土壤的“病变”。研究人员只需检测特定的土壤生物,就可知道土壤是否“生病”以及“病情”如何,这就是目前常用的生物测试方法。 土壤监测的“明星”生物 哪些生物可以用来进行土壤的生物学测试呢?理论上,生活在土壤中,与土壤密切接触的生物均可作为测试的候选生物。实际上,蚯蚓、线虫、跳虫和西瓜虫等动物是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常用的生物,因为它们在土壤中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且与土壤颗粒和空隙水直接接触。 在这些土壤毒理测试生物中,跳虫由于在各种污染土壤中具有显著的毒理效应,于是脱颖而出,被广泛用于土壤有机物、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毒性测定和生态风险评估。早在1997年,跳虫就被列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检测化学物质生物毒理检测程序中,至今已有数百篇相关研究报道。 跳虫备受青睐还有其他原因,如繁殖快、易饲养以及敏感性高等优点。常用来进行土壤污染监测的跳虫——白符虫兆,在实验室最适环境下,20多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指从卵离开母体到性成熟这个阶段),生命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2002年,奥地利学者杰奎琳·艾丁格(Jacqueline Idinger)发现,跳虫对土壤中的杀虫剂敏感度极高,0.03毫克/公斤的抑菌灵及0.15毫 克/公斤的吡虫啉就可毒杀半数跳虫。 通常,在土壤污染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的情况下,跳虫群落会发生变化,敏感的跳虫类群会逐渐减少乃至完全消失,然而污染物对耐受力强的跳虫影响较小。例如,意大利学者发现一些跳虫,其体内可储存大量的DDT(一种杀虫剂,又叫滴滴涕)和PCB(一类环境污染物,中文名为多氯联苯),因而它们可发展为优势类群。在分析跳虫群落变化时,研究人员首先会通过分析土壤中耐受类群和敏感类群的种群变化,然后再进行关联分析,这样就可以对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作出判断。因此,跳虫是土壤污染的优良指示生物,其生物学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出土壤污染的阴晴变化。 如何用跳虫来监测土壤污染呢?总的说来,主要是依据跳虫对于污染土壤的响应作为指标进行检测,这可表现在群落、个体等不同水平上。另外,可根据不同类群的反应,划分出敏感种类和耐受种类,再来进行土壤污染评价。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库兹涅佐娃教授为了弄清楚炼铜厂对于周边土壤污染的情况,对俄罗斯一个炼铜厂周边土壤中跳虫的种类和种群动态进行长期监测,结果发现,与距厂区30公里以外的土壤跳虫群落相比,在距厂区1公里范围内的跳虫种类和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在距厂区4~7公里范围的土壤中,跳虫明显多于1公里厂区范围。笔者所在研究组也对上海市绿化带和园林绿地土壤中跳虫的群落动态进行了长期监测,发现在重金属污染较轻的长风公园和共青森林公园的土壤中,跳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重金属重度污染的上海焦化厂,而在焦化厂则发现了对重金属耐受性较强的跳虫种类。 并非所有的监测工作都是在野外完成的,部分工作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研究人员回到实验室里,可依据ISO和OECD中的标准化程序,测定跳虫的生存率、繁殖率和趋避行为等指标。简单地说,就是将特定跳虫种类一定龄期一定数量的个体,饲养在污染土壤和无污染的对照土壤中,统计跳虫的数量,然后再分析跳虫对污染物的效应浓度(EC50)和无效应浓度(NOEC)等,从而为土壤污染的评估提供参考。 跳虫的分子毒理指标 除了以上宏观的生物学指标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从生化功能和分子机理等微观角度深入研究跳虫对土壤污染的响应机制。因为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通过跳虫的食物或体表进入其体内后,跳虫需要启动体内的解毒功能来应对有害物质的伤害,这包括多个生理和生化过程,如跳虫通过开启体内一些解毒的基因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