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之文及《庄子养生主》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诸子之文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急遽变革,社会生产力发展,“士”阶层迅速崛起、文化下移、思想大解放,形成了诸子蜂起、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使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诸子散文随之有了飞跃的发展。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第一、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第二、文风上,勇于言辩,放言不惮、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 第三、语言上,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诸子散文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为《论语》、《老子》等语录体散文; 第二阶段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文的过渡和形成,代表作品为质朴严谨的《墨子》、雄辩犀利的《孟子》和恣肆激诡的《庄子》。 第三阶段,为《荀子》和《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论说文的成熟。 第一节 《论语》、《墨子》 一.《论语》 1.《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大约在战国初年始编辑成书。共20篇。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论语》一书中的主要思想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第一、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治国的基本方法 “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4)治国的基本原则 讲究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节为仁” “非礼勿视觉,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二、关于学习态度、方法和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学以至用”。 3.《论语》的艺术特点: ⑴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 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论语》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简短几句话包孕了真挚的情感,以及对颜回安贫乐道自在心境的赞赏。 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的只言片语或对话,一般比较短小简约,但书中也有些较长的段落,如《先进》篇中的《侍坐》章,《微子》篇中的《长沮桀溺耕而耕》章、《子路从而后》章和《楚狂接舆》章,描写简约,生动传神。 ⑶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 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论语》正是通过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表现了一个雍容大度、正道直行、和蔼可亲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所表现,如鲁莽直率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谨慎谦逊的冉有、好学识礼的公西华、淡泊人生的曾皙等等。 二、《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说总集,不是墨子自著,而是墨子门人弟子撰述。《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71篇,今本只存53篇。墨子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墨子》“十论”中,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每论皆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 《墨子》的写作特点: 1、不少篇章初具议论文的规模。尽管《墨子》中还有大量的“子墨子曰”之类“语录体”、“对话体”的模式,并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但文章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围绕同一论题加以论述,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一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 2、实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推理严密。墨家思想崇质尚实,反映在文章上就是讲究用,不重文采。注重“三表法”论证问题,富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墨子文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公输》和《非攻》二篇,运用具体事理来说理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