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氏兄弟和“东方好莱坞”的兴衰记.doc
邵氏兄弟和“东方好莱坞”的兴衰记
2014年1月7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创办人邵逸夫过世,享年107岁。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影迷,都纷纷追忆起邵逸夫的“前尘往事”和邵氏兄弟的“光辉岁月”。曾几何时,“邵氏电影,必属佳品”的口号引领华语电影数十载,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东南亚,也辐射到世界各地。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就自曝深受邵氏兄弟的影响,还曾在名作《杀死比尔》等电影中向邵氏武侠致敬。邵氏兄弟全盛时期,“东方好莱坞”星光璀璨,华语电影走出了自身辉煌的发展道路;如今,邵氏兄弟已然消沉黯淡,让人一声叹息的同时,也有所启思。
“东方好莱坞”崛起
时至今日,影迷们重温邵氏老电影时看到荧幕上“SB”这两个字母都会会心一笑。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英文全称为“Shaw Brothers Film Company”,简称“SB”,正式成立于1958年,由邵逸夫担任总裁。其实,早在邵氏兄弟立足香港之前的1920年代,邵家的电影事业就于“十里洋场”上海展开了。1924年,邵氏家族的老大邵醉翁在上海创办天一电影公司,和老二邵邨人、老三邵仁枚以及老六邵逸夫携手闯入当时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业。1925年,天一电影公司制作了史上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受到市场的欢迎,发展颇为顺利。然而,天一电影公司的横空出世,却令当时上海滩的电影业巨头明星影片公司倍感威胁。明星影片公司于是联合其他5家电影公司封杀天一电影公司,这一事件被称为“六合围剿”。面对强敌,邵氏兄弟中的邵仁枚、邵逸夫远走南洋开辟新市场,并于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1932年,邵氏兄弟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引发观影热潮,自此开拓有声片的市场。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战乱,邵氏兄弟在南洋的电影事业一度消沉,直到邵逸夫回港重振邵氏兄弟的电影事业,并从以往在南洋的主攻电影发行业务,转向制片业务,邵逸夫的电影帝国由此拉开帷幕。
邵逸夫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为典范,引进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控制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3个环节。大制片厂体制下生产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例如类型电影、棚内拍摄、明星制等。除了引进西方电影工业的制度之外,邵逸夫还营建了真正的电影“梦工厂”。其实,回到香港不久,眼光长远的邵逸夫就买下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清水湾地皮,修建占地近百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1960年代中期邵氏影城建成并使用,不仅包括现代化的摄影棚,设备先进的暗房、彩色中心、印刷厂,还有功能完备的办公大楼、宿舍、食堂、银行等等,全方位满足电影摄制工作和从业者生活的功能要求。采用片场制,流水线作业的邵氏兄弟,充分体现了片厂制度的控制能力,以雄厚的实力垄断了当时的香港电影业。据悉,截至1980年代,邵氏兄弟20多年间所摄制的影片达1000余部,旗下电影院达200家;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700多人。以邵氏兄弟为代表的香港电影工业亦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好莱坞”。
“邵氏电影,必属佳品”
2008年,第11届上海电影节曾特设“邵氏兄弟回顾展”,纪念邵氏兄弟创立50周年。那次的邵氏影展选了7部电影:李翰祥的《江山美人》和《倾国倾城》、张彻的《刺马》和《独臂刀》、胡金铨的《大醉侠》、刘家良的《少林36房》和《少林搭棚大师》。这7部电影,4位最有代表性的导演,贯穿起了邵氏兄弟由盛而衰的数十年历史。“邵氏电影,必属佳片”这句邵氏兄弟的口号,曾陪伴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影迷。
邵氏兄弟从创建起就瞄准符合大众口味的通俗、娱乐的商业领域,凭借武侠电影、黄梅调电影、文艺电影、风月电影、歌舞电影等多种类型片开创了新局面,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和明星。许多有名的大导演,如胡金铨、李翰祥、张彻、楚原、刘家良、午马、尔冬升等等,没有一个不是邵氏科班出身;邵氏兄弟捧红的明星更是数不胜数,如林黛、乐蒂、凌波、郑佩佩、王羽、姜大卫、狄龙、刘家辉……在每一个类型片中都有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当家巨星。 其中,邵氏兄弟以武侠片的成就最为突出,武侠电影几乎等同于邵氏兄弟的代名词。香港武侠片三大宗师胡金铨、张彻、楚原都在邵氏旗下拍出了他们经典的代表作。《大醉侠》《独臂刀》《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电影已然成为香港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著名导演李安曾表示,正是这些影片让他建立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我认为胡金铨的武侠电影,讲述的是剑侠精神,而不仅仅是打斗。胡金铨的风格与中国历史有关,他用剑侠的世界讲述抽象的中国文化,引导你进入一个传奇的、如画的中国世界。”李翰祥是邵氏兄弟又一金字招牌。1950年代末,邵逸夫大胆起用新人导演李翰祥。1957年,李翰祥受大陆黄梅戏影片《天仙配》 启发,说服邵氏投资拍摄古装彩色黄梅调歌唱片《貂蝉》,创下票房纪录;接着又以《江山美人》再创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并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5项大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