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PPT知识整理
心理学PPT知识整理
1879年,冯特(心理学的始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学科标识为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精神现象和主观世界。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mind)
行为、心理历程-----内外兼顾,此为现代心理学的特征1.科学心理学(1879年)萌芽后: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
2.1920s至1960s(行为主义时期):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1970s以后: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的情景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3.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
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古代:思想丰富;近代:引进传播;当代:曲折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坏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分类:1.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渴、饥、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其中视觉(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和听觉(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是最重要的感觉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不是指它们之间相差的绝对数制,而是指相差的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两者在数值为反比关系。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感觉适应一般规律:除视觉适应的感受性有的提高、有的降低外,其他各种感觉的适应都基本上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或暂时消失,但痛觉的适应例外。
感觉适应的意义: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间的相互作用;2.联觉是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指的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规律:某一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某一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感受性在实践中发展:(1)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异;(2)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3)人的感受性具有补偿作用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1. 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