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doc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肝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对肝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棘球蚴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病23例,其中单纯囊型3例,含子囊型7例,钙化9例,合并感染2例,合并破裂2例;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主要CT表现为:肝内不均质的低密度肿块,其内有数量不等的钙化,中心区有液化坏死,边缘区域可见小囊泡征象,病灶增强后不强化。结论 CT对肝棘球蚴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的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关键词:棘球蚴病;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畜牧区,我国西北、华北及西南地区发病率高[1]。本文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5例肝棘球蚴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48岁,平均33.5岁。以青壮年居多,其中肝细粒棘球蚴病2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其中1例合并腹腔棘球蚴病,2例合并脾棘球蚴病,既往有肝棘球蚴病手术病史者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4例无症状,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上腹部不适伴有疼痛21例,黄疸2例,寒战发热3例。病程1~4年。棘球蚴病间接血凝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均为阳性。
1.2方法 采用GE Prospeed SX Advange CT机,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对比剂为65%安其格纳芬(angiografin)或碘海醇(omnipaque)80~100。
2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23例,病变位于肝右叶14例,左叶6例,左右叶多发3例。3例单纯囊肿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囊性病灶,其内密度均匀,边缘整齐,增强后病灶不强化(如图1)。7例含子囊型均为单发5例,多发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囊行病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囊(如图2)。钙化9例,其中4例可见外囊壁有钙化(如图3),3例可见囊壁及囊内均有钙化。合并感染2例,表现为囊肿内密度增高不均匀,边界模糊毛糙,增强后囊壁增厚有强化。7例含子囊型均为单发5例,多发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囊性病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囊。钙化9例,其中4例可见外囊壁有钙化,3例可见囊壁及囊内均有钙化。合并感染2例,表现为囊肿内密度增高不均匀,边界模糊毛糙,增强后囊壁增厚有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合并破裂2例中,均为内在型破裂,表现为内外囊分离,内囊塌皱缩漂浮于液面上。2例伴有同侧胸腔积液。肺泡状棘球蚴病2例,表现为肝内不均质的低密度肿块,其内有数量不等的钙化,中心区可见液化坏死,边缘区域的小囊泡征象,增强后病灶不强化。
3 讨论
棘球蚴病是牧区人畜共患并颇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性包虫病,一种由泡状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2]。肝脏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发病率占全身棘球蚴病的53%~75%。肝棘球蚴病常在儿童期感染,成年后发病,目前CT是诊断肝棘球蚴病的主要手段[3]。细粒棘球蚴病也称囊性包虫病,其囊壁分为2层,内囊是虫的本体,可产生头节和子囊,外层属于宿主组织,是宿主对囊肿发生反应,在其周围的肝组织逐渐形成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由于肝组织较密实,所以形成的囊肿的生长速度较慢。泡状棘球蚴病发病率较低,是肝包虫病中的少见类型,病变首先累及肝脏,并可以直接破坏肝组织,病灶内常有坏死及钙化。肝细粒棘球蚴病以单纯囊肿型居多,单发或多发,并以肝右叶多见,CT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或呈分叶状囊性占位病灶,病灶内密度均匀,CT值3~19HU,囊肿直径在3.5~14.0cm,边缘整齐,界线清楚,增强后病灶不强化。含子囊型较多见,但具有特征性表现,母囊内可见沿母囊壁排列的大小不等的子囊,子囊密度一般低于母囊,当多个子囊充满母囊时,呈多房性或蜂窝状。钙化型较多见,分囊壁钙化及囊内钙化,主要以囊壁钙化为主,CT表现为囊性病灶周围可见厚薄不一的蛋壳样钙化,增强后囊内不增强。囊内钙化的包虫囊内密度不均匀,多伴有包虫的关节,子囊退变所致囊内不规则,无定型的条片状钙化。包虫囊肿在生长过程中因囊肿老化、外伤等易并发感染,感染后的包虫囊肿密度常增高,且不均匀,有时酷似肝脓肿,CT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囊内密度增高,常不均匀,囊壁增厚,增强检查显示囊壁环形强化,壁内缘光整或较光整,外缘毛糙,囊内容物常不强化。棘球蚴病的破裂主要是其自然病程的演变造成,绝大部分患者因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而就诊,一般将棘球蚴病破裂分为3型:内在型、交通型和直接型[4]。内在型破裂见于单房性棘球蚴病,只是内囊破裂,其内容物限制在外囊内,一般不合并感染;交通型破裂则是指棘球蚴囊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
- 纳米抗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
- 纳米流体在太阳能集热器热管中的应用研究.doc
- 纳米银抗菌凝胶对富林蜜凝胶治疗II°烧伤创面的影响.doc
- 组织―实施―反馈的改革与管理对临床护理见习教学质量的影响.doc
- 细节让广播民生新闻散发魅力.doc
- 终身教育理念下幼小衔接思想在幼儿园的实践.doc
- 绍兴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度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
- 经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的观察及护理.doc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doc
- 胎生和卵生课件小学生.pptx
- 2025年江苏省淮阴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5年江苏省淮阴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精选.docx
- 2025年江苏省淮阴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综合卷).docx
- 2025年江苏省淮阴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考点提分).docx
-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精练).docx
- 阅读力UP,学习力UP-阅读理解提升.pptx
-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