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课件 中国古典文献学--项楚.ppt

  1. 1、本文档共5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考证的方法与原则 一、考证的方法 二、考证的原则 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 “又惧子侄之学《诗》不知古音也,于是稍为考据,列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自相证也;旁证者,采之他书也。二者俱无,则宛转以审其音,参错以谐其韵,无非欲便于歌咏,可长言嗟叹而已矣。” 一、考证的方法 本证法,又称内证法,即利用某一图书资料本身发现矛盾,寻求证据来考证问题的方法。 赵翼《廿二史札记》多采用本证法,《小引》说:“此编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校勘,其有牴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 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评》说:“案《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一)本证法 旁证法,又称他证法、外证法,即利用某一图书资料以外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考证的方法。 旁证所用资料,一般有两种: 书证 →利用相关资料互证。如赵翼《廿二史札记》 →穷搜博采全面考证。如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物证 (二)旁证法 具体运用: 1、循名责实法 →即文字训诂和事实考察结合的考证方法。 →见《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颜之推将《尔雅》、《毛诗传》等文献的训诂材料与实物考察相结合,考证《诗·邶风·谷风》所谓“荼”是苦菜,而不是龙葵。 (二)旁证法 具体运用: 2、二重证据法 →含义:指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结合纸上的文献资料进行考证的方法。 →王国维首提。见其《古史新证》:“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典范之作: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二)旁证法 具体运用: 3、诗史互证法 →含义:指诗歌文本和历史文本相互印证,借以考辨两种文本的正误,或借以说明诗歌旨意和历史事实的方法。 钱谦益《钱注杜诗》,或根据诗歌考证历史,或根据历史阐明诗意。 (二)旁证法 具体运用: 3、诗史互证法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等著作中大量运用诗史互证法,并把考证范围从诗拓展到文的领域,成就突出。 →胡守为《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成就与治史方法》:“先生倡导的诗文证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诗文的史料,或补正史乘,或别备异说,或互相证发;另一种方法是以史释诗,通解诗意。” (二)旁证法 理证法,指没有文献资料和实物遗迹等证据,仅用推理进行考证的方法。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凡无证而以理断之者,谓之理证。”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条件下,直接用逻辑推理证明“血之流杵”不可信,所用的就是理证法。 (三)理证法 归纳法是指搜集大量同类性质的相关材料进行考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著作大量使用了归纳法进行考证。 演绎法即先通过排比类似材料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再通过结论对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考证。 二法常并行之。 如戴震整理《水经注》。 (四)归纳法、演绎法 数学考证法指用数学运算或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考证。数学考证法往往与逻辑推理结合使用。 章学诚《知非日札》: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智永禅师临《千字文》八百本散与人。永公住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笔头十瓮,皆数万。人来请书兼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之铁门限。”此等言皆失实,刘彦和所谓形容是也。永师学书虽勤,断无每日换退数十笔头之理。人生百年,此得三万六千日耳。十瓮笔头,每瓮数万,是必百年之内,每日换数十笔头,岂情理哉! (五)数学考证法 第一,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 第二,严谨求实,多闻阙疑,从材料出发,避免主观臆断。 第三,无征不信,孤证不立。 第四,辨析材料,反复考究,小心求证,结论要符合逻辑和情理。 二、考证的原则   一、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术语。 1.本证 2. 旁证 3. 理证 4. 二重证据法 5. 诗史互证法   二、《全唐诗》等总集中有很多重出误收诗,请追查某一首诗的文献来源,并考证其真实作者。   三、翻检《全宋诗》、《全宋文》等总集,选择一二名生平事迹不详的作者,尝试加以考证。 练习题 谢谢听讲!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答客问中》: “天下有比次之书,有独断之学,有考索之功。” 梁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