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让瞬间定格成永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性”让瞬间定格成永恒.doc

“个性”让瞬间定格成永恒   摘 要:语文教学应当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这是修订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要求,这就明确地提出了个性教育的问题。要达到这一要求,除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个性,语文教科书上精选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也很重要,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语文教师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文学作品中的个性教师谈起,结合现实生活中富有鲜明个性的语文教师案例,希望语文教师能让语文教学永葆生机。   关键词:个性 大纲 瞬间 永恒 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53-02   作者简介:卢小丽(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当发展个性和特长,这是修订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要求,明确地提出了个性教育的问题。要达到这一要求,除了语文学科本身个性鲜明的特点,语文教科书上精选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也很重要,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体现。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世;不止在课内,还在课外。语文教师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如果语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问题,性格不健全,如何教好学生?这样的语文老师只能教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要求是难以达到的。而且,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风格中融入其个性因素,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个性影响。   中学语文教材中便有这些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我的老师》中魏巍的老师蔡芸芝。也许潜意识里正是有了这些瞬间定格的永恒,才让笔者情不自禁地想探寻让学生难忘的语文教师的足迹,结合自己为人学生和为人师的成长经历,慢慢地将思路延伸开去。   还记得笔者大学时的古代文学老师,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教授,每次在他的课堂上笔者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对文学作品有独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也许正是他的独到,才让他如此刻骨铭心地存于笔者记忆之中。还记得他在讲述文学作品中的“瑕”掩“瑜”的观点时,列举了三则典型案例:   案例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 ]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案例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案例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读《谒金门》,便读到春水、涟漪、鸳鸯、小径、落花、阑干、喜鹊,这些意象,有动有静,有远有近,一经组合,便构成了一幅意境无穷的美妙画面,加之一闺中少妇款款而来,独倚阑干,望君却不至的惆怅,碧玉簪花斜坠,却浑然不觉,给这画面增添了一种忧郁的凄美气息。笔者不止一次诵读《谒金门》,每次都啧啧称赞,唏嘘不已。   那日,文学欣赏课上,当我们正在对着《谒金门》赞叹时,那教授却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说:“诗中画面的确美,美景、美情、美径、美人……如此美好的意境,怎容得一“斗鸭”存在?何出此言?试想,两只公鸭,斗得不分上下,呱呱乱叫,羽毛纷飞,美从何而来?“斗鸭”坏了所有美,这是诗人冯延巳之败笔,可惜可惜!”   月下荷塘,少了无数喧闹,多了很多宁静,“颇不宁静”的朱自清走出家门,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本一次很好的月下散步,看着荷花与月色,嗅着荷香,听着蛙鸣,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大失水准,如此清新淡雅的画面,却出现灯红酒绿下的舞女,美从何而来?   窈窕淑女“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多好的诠释!可那老人家、老学究非得揪住“肤如凝脂”不放,说一个女子美,怎么比喻不好,偏偏将其“肌肤”比喻成“凝脂”(凝固的油脂,色白,滑润)――动物脂肪,美从何而来?   虽然当年笔者曾与老教授就此类问题冒昧商榷,在笔者的理解中“斗鸭”的情形是:两只雏鸭,毛茸茸、圆滚滚地翻滚在一起;“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描绘的画面是:荷叶出水很高,高出水面很多,那气质俨然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