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曼对比分析与翻译.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克曼对比分析与翻译

Constructive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By Yang Keman The Views on “Translation” 1.国外翻译家及学者 著名捷克学者Levy 1967/1989:38 指出,“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说,翻译是一个交际过程: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表达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外国读者。而从译者在进行实际翻译工作时的任何一刻来看,翻译是一个决策过程:一系列的情景需要译者在一组(通常可明确定义的)选项中作出某种选择”。 费道罗夫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的表达出来。 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文体而言。 纽马克认为,通常(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的方式移入另一种文字。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加以代替。 德国翻译理论家威尔斯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国际译联主席安娜?利落娃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过程,是一种口头和笔头活动,其目的在于把存在于一种语言的口说的或者书面的话语(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并保持原话(原文)内容基本不变。作为翻译的结果,译作是原文的类似物。 2. 国内翻译家及学者 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刘宓庆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王宏印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谓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是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冯庆华认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技能。 许余龙认为,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表达法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对应的表达法的过程。 My view 翻译是一种根据交际目的,通过转换语言形式以达到传达原语篇或者原话语意义的过程。 翻译涉及到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转化,所以不难看出翻译理论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Marton 1981a:169 认为,翻译是一种典型的对比分析练习。 Hatim(1997;1) 也认为,要观察对比语言学是如何工作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翻译;而要探究翻译过程,一个有趣的方法是考察译者在处理篇章时作出什么样的决策。 The Content: 1.对比分析与翻译理论 (1)翻译理论与研究 (2)Catford 的对比语言学翻译理论 (3)Hatim 的对比篇章语言学翻译理论 2.对比分析与翻译实践 (1)词汇对比与翻译 (2)语法对比与翻译 (3)篇章对比与翻译 (4)语用对比与翻译 翻译理论与研究 争议:翻译研究是一种“ 科学”,还是“ 艺术”? 一些人建议将“translation studies”用作这一学科的专有名词,也有人用新造的“translatology”一词(金堤1989、1994)。 a subject: 英国: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理论 加拿大: translatology(翻译学) 荷兰和比利时: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 国外发展历程 20世纪40-50年代以后,语言学派在国外兴起。该派研究者将现代语言学的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中,从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分析和讨论翻译中的等值和转换单位等核心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确立下来。“翻译研究”作为这一学科的名称,是由Holmes于1972年在德国举行的应用语言学第三次国际会议上提交的一篇题为“翻译研究的名称与性质”论文中首先提出的。 Holmes的翻译研究总体框架 见《对比语言学》,许余龙,P23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霍尔姆斯“翻译研究的名与实”这篇带有宣言性文献的发表,各种翻译研究论著不断推出,翻译研究机构纷纷设立。翻译教学在全球数百所高校陆续开展。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近年来,一些研究学者(如Toury 1991; Chesterman 1993)注意探讨Holmes框架中各类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 Holmes的翻译研究总体框架,只是代表了翻译研究的不同视角、应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或许还称不上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理论。 ——许余龙 尤金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